新浪財經 > 美股 > 伯南克連任美聯儲主席 > 正文
文/石齊平
本周美國聯儲局議息,各方關注。其實,還有比議息更受到國際關注的,就是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的退出策略。
伯南克曾說,去年九、十月間,他深受煎熬,往往就睡在辦公室里,且未必安眠。此刻,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在美國經濟稍現春芽的此時,伯南克一定時時在盤算:龐大的救市計劃何時退出?如何退出?退出后的結果又會如何?會不會退早了以致前功盡棄?或者,退晚了,導致明后年出現大麻煩?
伯南克要考慮的不單純是經濟。他的任期明年一月屆滿,政策界、輿論界中贊成及反對他續任的聲音都有,但最終取決于奧巴馬,奧巴馬顯然更關注的是明年的期中選舉,而他的支持度正在下降,這個形勢自然也是伯南克需要費神的地方。
在擔任美國聯儲局主席之前,伯南克在學術界一直是位出色的教授,上個世紀一九三零年代的大蕭條正是他專精的領域之一。他的結論是,大蕭條之所以發生,是貨幣政策收得太緊的結果;面對大衰退的驟然來臨,必要的做法是立即而大量的釋出流動性,“即便以直升機大灑鈔票亦未嘗不可”。
二OO八百年一遇的經濟大危機顯然給了伯南克一個同樣也是百年一遇大顯身手的好機會。伯南克幾乎在第一時間內就將美國的利率調整到了接近零的水平,但市場中還是借不到錢,因為金融體系已經崩解了,于是一方面注資救金融體系,一方面采取“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向市場直接釋出流動性,與此同時,與財政部“合作”,由蓋特納編列空前巨大救市方案,發行國債,再由聯儲局“印出鈔票”來購買,將赤字財政貨幣化。這一輪下來,不僅將凱恩斯的赤字財政政策用到了極致,還再加上了伯南克自己的“直升機”擴張貨幣政策。目前,巨大流動性的釋出似乎終于出現了一些“春芽”,零售略見起色,失業率也略為回降,由于下的藥極猛,總會擔心它的滯后性的副作用,因此,在適當時機,就必須減輕藥量,也就是這些超猛的政策該適時“退出”。比較傷腦筋的是(1)何時;(2)如何。
伯南克此番巨大的實驗,無論在經濟理論及經濟發展上都具有非凡的意義。首先,就經濟理論而言,一貫的理解是貨幣作為交易的媒介與價值的儲藏,它本身不是一個生產要素,因此,作為貨幣發行的中央銀行,最主要的職責就是管理好貨幣的發行以確保物價的穩定。貨幣發行既不能太少以致影響到經濟的運行,又不能太多以致造成通貨膨脹。如果根據這樣的理論,當前這一次金融危機其實就是過往美國采取過于寬松貨幣政策以致形成了泡沫而泡沫終于破滅的結果,而伯南克的對策,就好比是用更多的貨幣去解決因為過多貨幣所造成的麻煩,有點接近“以毒攻毒”的意思。伯南克如果成功,肯定是經濟理論上的一大突破,憑這點,就有資格拿一尊諾貝爾經濟學獎。
其次,再就經濟發展的歷史而言,百年一遇的經濟大蕭條,真的是一個世紀才只有一次,二十世紀的那次就是眾所皆知的一九二九——一九三二;十九世紀的那次是一八七三——一八七九。由于二十世紀的那次被稱作為“大蕭條”,因此,十九世紀那次就只能稱作為“長蕭條”了,因為它的時間比大蕭條的三二個月還長了一倍,達65個月。
令人關注的是,都是些什么因素讓蕭條終于結束的?二十世紀的那次,據說是凱恩斯理論,可是更多的人認為是二戰。十九世紀的那次,更有趣,據說是罐頭的發明,也就是“新科技”創造了大量的新需求,終結了蕭條。21世紀這一次,如果既不是戰爭,又不是新發明,靠的是流動性,那么伯南克得它一個諾貝爾獎,就更是實至名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