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報訊 (記者 黃競儀)牽一發而動全身。在美聯儲上周出人意料地祭出了購買3000億美元長期國債的貨幣政策“猛藥”后,作為美國最大債權國的中國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波及。這項被不少中國學者稱為“美聯儲不負責任的不擇手段之舉”的美國救市計劃究竟對中國影響幾何?
我國該如何保證自身超過1.9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安全?美國國債是否依然是中國不得已的選擇?對中國來說,什么是短期內比較現實的自我保護方式?
美國通過此舉為“漫無邊際”的流動性大開閘門,是否為新一輪的全球通貨膨脹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而面對難以避免的美元大幅貶值,黃金、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飆升,投資者又該如何面對呢?
短期賬面或現增值
乍一看,美聯儲出手購買美國長期國債,對于其最大債主中國而言,仿佛應該是個好消息。
“從短期來看,此舉有助于增加對國債的有效需求,彌補國債市場可能出現的供求缺口,以遏制美國新增國債收益率顯著上揚,從而避免存量國債市場價值顯著縮水。”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博士張明分析認為。
與此同時,專家還指出,美聯儲購買國債會在短期內迫使美元貶值,中國持有的非美元貨幣計價的資產會因此產生匯兌收益,加上存量債券價格的上升,外匯儲備因此將在短期內出現賬面上的增值。
但又有誰會想到,這僅僅只是“糖衣炮彈”外面的那層糖衣呢?
長期“縮水”風險加劇
美國通過此舉為“漫無邊際”的流動性大開閘門,這無異于為新一輪的全球通貨膨脹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事實上,在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降低到0-0.25%以后,已無法通過操縱貨幣價格影響市場信貸,只好通過所謂的“量化寬松”來提升市場信貸意愿,其實質就是加足馬力開動印鈔機,在國際市場上繼續大量注入美元。
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初期,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由2008年9月的8000億美元左右,飆升至2008年年底的2.3萬億美元左右。這新增的將近1.5萬億美元,就是美國在短短3個月期間,向貨幣市場直接注入的流動性。
目前,只不過由于全球經濟增速普遍放緩,信貸需求下降,導致貨幣的乘數效應很低,因此出現了通縮的表象。而一旦美國金融市場趨于穩定,實體經濟有所反彈,則投資者將開始重新配置風險資產,貨幣乘數開始上升。到那個時候,在流動性泛濫的溫床里,表象通縮可能旦夕之間就會轉變為實質通脹,美元大幅貶值,黃金、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就難以避免。
而美國國債和美元將一夜間身價狂跌,而美元資產占據65%的中國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也將面臨頃刻間“香消玉殞”的厄運。
外儲“多元化”勢在必行
鑒于上述悲觀預期,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近年來一直大聲疾呼“外儲多元化”。
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劉紀鵬表示,與其讓美國大印鈔票來使美元貶值,進而使外匯儲備縮水,還不如將外匯儲備運用到大國家戰略,即在國外買進資源。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也認為,較大的外匯儲備可以通過推動進口增長來拉動國內的投資增長。比如企業向銀行貸款,換成外匯,購買更多的國外技術和機械設備,形成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起到直接的拉動作用。
此外,專家也建議“藏匯于企”,鼓勵企業“走出去”,利用大宗商品價格目前暫時徘徊在底部的時間窗口,加大資源類產品投資。這樣,既回避了“主權投資”的國際壁壘,又能夠減輕央行維護巨額外儲保值的壓力。
不過,從短期來看,美國國債依然是不得已的選擇。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認為,目前買美國國債仍是比較合適的選擇,但應當調整配置結構,其中及時減持長債、增持短債是比較現實的自我保護方式。
相關新聞
流動性開閘 市場“漲聲”一片
出于對通貨膨脹的憂慮,全球資本市場近日被迫普漲。那么,這場由美元“跳水”導演的全球市場大波動在中國又會如何演繹呢?
美元,短期貶值趨勢確立
消息傳出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出現了連續的升值,并于20日升破了近期盤中的關鍵點位6.83關口,創下這一中間價4個月來的新高。
農行外匯交易員張志剛認為,從宏觀層面看,這次美聯儲購買債券行動相當于減息50個基點,聯邦基準利率水平實際為0,并且短期無通脹壓力。而由于歐洲央行在降息上比較保守,名義上是反通脹,實際上希望維持歐元的強勢地位。因此,長期看,歐元強美元疲軟的局面難以改變,這也是各取所需。“這種趨勢可能會維持到二季度初期。”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持謹慎態度。在其看來,雖然美聯儲收購美元國債導致美元短期貶值,但在金融危機尚未解除時,美元相對于歐元、英鎊等主要貨幣仍維持強勢。一直緊盯美元維穩的人民幣長期趨勢并不會改變。
期市,大宗商品“回光返照”
由于國際大宗商品多以美元貨幣標價,美元貶值自然抬高商品價格。大宗商品反彈將削弱美元的避險需求,使美元和大宗商品的蹺蹺板效應更加顯著。黃金價格也上演大逆轉。
“過去幾個月全球經濟的低迷表現重創了商品市場,現在一些投資者認為,我們已經看到了底部。比如原油,價格跌至距離邊際成本很低位置的時候,投資者開始重新買入。”一位分析師表示,“美聯儲上周三的舉動將堅定他們的信心。”
不過,對于短期脫離基本面的上漲,不少人擔心,在全球經濟滑向深淵的過程中,這些只是“回光返照”。
股市,再泛“泡沫”?
商品市場的活躍也給股市帶來了機會。
如近期,有色、能源等資源類股票都出現了一定的上漲。一些樂觀派不僅看多有色、能源、黃金等板塊,還開始關注前期超跌的出口型企業。“因為美國需求可能要回升了。”
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房四海認為,流動性開閘后,只有大宗商品和中國的A股市場,才是匯聚流動性的“洼地”。
而跟蹤2150億美元離岸亞洲基金的EPFR Global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11日當周,中國區域有2.71億美元資金流入,為兩個月來規模最大的凈流入,而亞洲其他地區仍被基金拋棄。
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一旦經濟出現企穩跡象,中國將要面臨的是一個國內流動泛濫、國外流動性爭相涌入的局面,惡性通脹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某大型券商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
商報記者 黃競儀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