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宋兆卿
危機正在摧毀美國的金融系統,花旗集團的淪落僅僅是一個縮影。美國政府的救助措施顯然不足以拯救當前脆弱的銀行業,單純的注資固然于事無補,激進的國有化則更為投資者所恐懼。問題的關鍵還在于如何把受損資產隔離出來,同時消除影響銀行資產負債表的不確定性。唯其如此,才能夠提供投資者重新入市和銀行重新放貸所需的信心,金融系統也才能得以穩定和重建。
每當危機來臨,美聯儲總是大幅降息并敞開借貸,財政部不斷注資,其主要目的都是試圖通過增加市場流動性來重樹市場信心。然而這帖靈丹妙藥如今不起作用了。種種跡象表明,銀行業現在面對的不僅僅是流動性問題,還有更為嚴重的支付能力不足問題。遺憾的是,多年的政策執行已經積攢了太多泡沫,并且通過銀行中介市場滲入到了全球的金融體系,所以此番危機禍害才如此之烈,泛濫如此之廣。
全球銀行界都清楚地知道,如果政府不進行干預,唯一的結果就是金融系統的崩潰,而政府干預的手段無非是注資、剝離不良資產和國有化。單純注資已被證明只是在填補一個無底洞,而激進的國有化則更為投資者所恐懼,花旗集團最近的股價暴跌便是證明。因為國有化可能導致投資者的權益受損甚至化為烏有,投資者對其他銀行的信心因此更受打擊,使得更多資金逃離市場從而釀成更大危機。而且在信奉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國,人們普遍對政府能更有效管理公司存有疑慮。
毫無疑問,導致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乃是不良貸款和其他問題資產。如果不能夠對銀行業的不良資產進行有效剝離,則無法提振投資者對金融體系的信心,銀行也將無力重新放貸,而這是銀行業乃至整個經濟復蘇的關鍵。若政府通過與私營部門的合作,設立專門的壞賬銀行或者類似基金,以接近市場價格的價位收購銀行業不良資產,同時輔之以大幅注資和部分國有化,從而促進銀行業的資本重組和資產質量的改善,讓它們能夠更好地履行其核心職能,此種手段可能對于當前銀行業的穩定更為溫和有效。而鑒于受困銀行的數量之眾,現在已是對銀行業進行分診分治的時候,必要的為之力保,無望的為之淘汰,以避免出現日本上世紀90年代的“僵尸銀行”,否則可能重蹈日本經濟“失去的10年”的覆轍。
良好的銀行體系是構建一國經濟的基石,任何經濟復蘇方案也都必須以履行其核心職能、穩定且管理良好的銀行為基礎,此番經濟危機肇始于金融系統的混亂,而其復蘇也將有賴于金融系統的恢復。其穩定需要的是清理受損資產,消除影響銀行資產負債表的不確定性;其重建則需要更為有效的全國性和全球性管理。此番危機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表明現在的全球金融交易量能夠擊潰大部分單個經濟體,各國政府在加強國內管理的同時更需團結協作,制定一致的全球金融管理制度,建立更完善的全球公開標準和更強的監管框架,這也是人們對即將召開的20國集團會議寄予厚望的原因所在。
Reporter's Observation
■ 記者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