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曠野
歐美各大小金融機構還在為次貸相關資產的巨額減計手忙腳亂,牽涉銀行的另一根神經也開始傳導出危險信號——消費類資產抵押貸款證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下稱ABS)遭遇或者面臨信用評級的下降。
“歐美尤其是美國的ABS出現貶值并導致下一輪的金融機構資產減計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何帆對本報記者表示。
消費類ABS主要是將信用卡貸款和汽車貸款打包而成的證券化產品。美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金融機構中因信用卡貸款違約而沖銷的壞賬總額為210億美元,按此計算目前美國信用卡業務的不良貸款率約為5.5%。
而由于美國許多行業都刮起了裁員風暴,華爾街某投行的分析師預計下半年信用卡導致的壞賬將超過500億美元,不良貸款率有望超過2001年網絡股泡沫破滅后的7.9%。
此趨勢不禁讓人聯想起次貸危機的演變軌跡,去年初次級貸違約率開始逐漸上升,直接導致相應的次貸產品被拋售和降級,隨后次級貸市場的降溫,借款人難以繼續享受較低成本的融資,違約率劇增,這樣的惡性循環下,最終讓人們嘗到了現在的這杯苦酒。
消費類ABS的源頭——信用卡貸款和汽車貸款目前正處于違約率上升的階段,可以說危機正在初級醞釀階段。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何帆認為:“一是絕大多數歐美信用卡公司都依賴于短期貨幣市場,這一市場在9月份雷曼倒閉引發的信貸危機中遭受重創,盡管近期美國政府頻頻出手試圖緩解信貸緊縮,但是短期貨幣市場的流動性缺乏依然沒得到有效緩解。”
另外一點則是身處美國的公民自去年開始承受著個人財富大幅縮水的痛苦,樓市和股市的跳水,讓大部分美國人都難逃此劫,再加上金融危機正在破壞實體經濟,失業率上升已成為大家一致的預期。
“因此,美國個人信用卡貸款的情形以后將越來越嚴重。”何帆表示。
其實,潛伏的ABS危機與次貸之間還有更深一層的關系。
曾任標普中國區總裁的扈企平博士向本報記者介紹:“在2004年到2006年這一輪美國房價上漲中,一部分次貸借款人并不是新購了房屋,而是將已購的房屋進行再融資,把所得款項用于汽車和信用卡等消費。”
例如最初購買價值10萬美元的房屋,貸款8萬,房價上漲至高位時,該房屋市場價變為12萬美元,次貸借款人就重新找銀行融資,很可能就獲得10萬美元的房貸,借款人在償還首次房貸的8萬美元后,將多出的2萬美元就用于購車等其他消費,那么隨之也背負上了汽車、信用卡等貸款。
如此生成的ABS也就隱藏著次貸這顆定時炸彈。假如有些次貸借款人在房價上漲的過程中還不止一次地進行再融資,那么風險也就隨著打包而延伸到各個資金池和資產負債表上。
歐洲各國的個人信用卡貸款雖然沒有和次貸直接糾結在一起,但是惡化形勢卻不容樂觀。惠譽(Fitch Ratings)10月29日發布的ABS研究報告指出歐洲發達國家中,英國和西班牙的個人信用卡貸款違約情形最為嚴峻,其次是意大利。
不過何帆認為個人消費貸款違約率的增加將是一個逐步惡化的過程,因此金融機構持有的ABS減計也將是慢性的,不太可能像之前次貸產品引發的減計潮那樣急劇和洶涌。
這就意味著金融機構還是有時間著手消解潛伏的風險,而它們能做的主要還是通過增加資本金和流動資金。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