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克魯格曼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一名共和黨人在馬薩諸塞州國會參議員特別選舉中獲勝,于是突然間,參議院能否批準伯南克連任美聯儲主席成為懸念。其實事實并沒有聽起來這般奇怪,華府不過是突然注意到,為大銀行解困卻無助于增加就業崗位的經濟政策已引起民眾的憤慨。而伯南克已成為這些政策的代表。
我的立場是什么?我非常敬仰伯南克,對他的經濟學水平以及他應對金融危機的反應都很敬佩。(在此披露:伯南克在美聯儲任職之前,曾擔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系主任,當時是他聘用我做現在這份工作。)可是批評他的理由也很充分。最后,我還是支持他連任,但僅僅是因為,他下臺只會讓美聯儲的政策更糟糕。
為什么我只能這樣支持他?
伯南克是一位杰出的研究型經濟學家。從2008年春季到2009年春季,他的學術專業與他的決策角色結合得天衣無縫。他采取了大膽且非正統的措施,避免美國經濟陷入第二次大蕭條。
遺憾的是,伯南克并非總是如此。在危機來襲前,他是個非常典型的美聯儲官員,渾身上下都是這一機構的自滿。更糟的是,當危機最嚴重的時期過去后,美聯儲和伯南克馬上故態復萌,再次展現出這種危險的自滿。
有兩件事足以說明:金融改革和失業問題。
去年7月,伯南克公開反對一項關鍵的金融改革提議:建立新的消費者金融保護署。他促請國會維持現狀——保護消費者在金融交易中免受不公平待遇一直是美聯儲的職責。
但事實上,就在危機爆發前,盡管金融違規行為層出不窮,美聯儲卻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它甚至對警示次貸危險的聲音充耳不聞。因此,當伯南克在接受國會質詢時沒有承認錯誤、沒有解釋危機為何發生、也沒有表明美聯儲不再犯錯的表現令人震驚。他的態度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我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相信我們就對了。”
所以我說,美聯儲已重拾危險的自滿。
然后是失業問題。美國經濟或許沒有崩潰,但依然很慘,找工作的人是工作機會的六倍。伯南克也不認為就業情況可以馬上改善。上個月,當他預測失業率會下降時承認,下降的速度將“比我們想象得慢”。那么,他有何建議幫助創造就業?
沒有。沒有任何建議。伯南克沒有任何表示表明他認為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加快失業率降低的速度。他反而用“穩定通脹預期”來回答他人要求美聯儲采取更多措施的建議。這樣說有點苛刻,但他的表現的確讓人覺得,救完大銀行,他的任務就結束了。
這是怎么回事?我的感覺是,伯南克和其他許多與金融業聯系密切的官員一樣,變得只用銀行家的眼睛看問題。財政部長蓋特納以及奧巴馬政府首席經濟顧問薩默斯也同樣如此。但是伯南克不得不過參議院這關,而這兩人則不必。
那么,為什么不讓伯南克下臺?——還有其他人具備足夠的學術知識和政治智慧能勝任這個職務。合適的人選包括我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同事、前美聯儲副主席Alan Blinder和舊金山聯儲主席Janet Yellen。
但是,任何適合的人選都得面對參議院嚴酷的考驗。而且,一旦選出的人不對,對美國經濟來說將是場災難。所以,我支持伯南克連任。
并且,美聯儲的決定都經委員會投票決定。盡管伯南克太在意通脹,不太在意失業,但他的許多同僚比他更糟。用一個影響力不如他、左右內部討論能力較差的人來取代伯南克,后果可能會讓反通脹強硬派抬頭,這會更加危害就業復蘇。
因此,這不是對伯南克的響亮支持,但已是我能給出的最好答案。
如果伯南克順利連任,他和他的同僚都必須認識到,他們以為的政策的勝利其實是政策的失敗。我們避免了第二次大蕭條,卻面臨著大規模失業,這會在未來好幾年影響數百萬美國人的生活。而美聯儲有責任盡一切努力結束這種痛苦。
蘭曉萌編譯自《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