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美股 > 商務部禁止可口可樂收購匯源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3月19日晚間消息,美國知名博客作者大衛·伍爾夫(David Wolf)周四發表分析文章,稱可口可樂收購匯源交易失利有七大理由,以下為此文概要內容。
在中國商務部剛剛宣布否決可口可樂收購匯源交易后不久,我就從一位非常機敏的朋友那里收到了一條這樣的信息:“這樁交易在登上《南華早報》頭條的那一刻起就已告終結。”
未來幾天中,我們將會聽到許多類似于“我早就知道這樁交易會被否決”的事后言論,那么就讓我來開個頭吧,但實際上我真正想做的是找出這樁交易失敗的原因,希望能從可口可樂的教訓中獲得某種借鑒。
簡單地說,可口可樂需要學會駕馭公眾輿論,因為除了商務部給出的否決匯源交易的理由以外,中國市場上確實還存在著許多其他不利于該交易的因素,至少可以舉出以下七條:
理由之一:一個人的市場領導權
這是中國政府給出的理由,即這樁交易將違背中國《反壟斷法》第23條規定的精神,這部立法的目的是確保不會有一家單獨的經營者成為市場的主宰,從而獲得支配市場的能力。
正如商務部所指出的那樣,政府官員擔心匯源交易將會損害本土小型經營者的利益,推高果汁的零售價格,以及限制消費者的選擇余地。
理由之二:不符中國政府的外國直接投資政策
自中國三十年前開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的外國直接投資政策一直都是制定立法和行政監管條例,向中國最需要的行業和領域引入外資。這項政策從未改變過,但引入外資的方式及政府對外國直接投資的整體態度則發生了改變。
正如西雅圖律師事務所Harris & Moure駐中國的合伙人史蒂夫·狄金森(Steve Dickinson)在一篇與匯源交易無關的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樣,中國政府的外國直接投資政策可能不是很明確,但其中有一點卻很明顯,那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外國公司收購大型成功企業的多數股份。
理由之三:品牌問題
中國工業政策一個不成文的目標是創造領先品牌,這些品牌不但要能起到建立健康的、穩定的本土市場的作用,而且還要能構成全球性的中國品牌的基礎。雖然能達成這一目標的候選者層出不窮,但中國的企業目前仍處于創建國際市場的早期階段。
與此同時,匯源卻是一家好于平均水平的候選者,它在中國本土市場上擁有領先地位,其品牌質量和口碑較好。要眼看著這樣一家公司被外資收購,從而失去了走向海外市場的機會,這很可能超出了中國領導人的容忍范圍。
理由之四:溝通失敗
正如我曾經的同僚Imagethief所指出的那樣,公眾情緒很可能并非對匯源交易十分不利,而令事情從“壞”變為“更壞”的原因是,有些人斷言可口可樂正努力試圖“鎮壓”有關這樁交易的批評聲音。
公共關系的核心準則之一是,不要試圖阻止新聞記者或其他人對公司的批評聲音,原因是這種意圖隨后就會變成報道,而公司則因此喪失了所有的可信度。可口可樂是否做過這樣的事情并非問題的關鍵,關鍵是輿論認為它曾經這樣做過。
理由之五:信貸危機的并發癥
在中國政府宣布否決匯源交易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市場上一直充斥著許多有關可口可樂正考慮撤出這樁交易的猜測。可口可樂否認了這種傳言,而我們可能再也不能獲悉真相。
但是,在可口可樂否認傳言后不到兩個星期,美國政府就作出了不拯救雷曼兄弟的決定,從而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引發了一連串事件,迫使全球各大公司迅速對戰略優先性的問題作出了更改。
很明顯,如果我是可口可樂的一名高管,在全球信貸市場干涸和個人消費者正重新考慮其消費習慣的形勢下,我也會對是否能支付24億美元現金的問題感到擔憂。
理由之六:一報還一報
在可口可樂的要約被否決以前,有關這樁交易將遭拒絕的觀點就已經存在,而且并非交易雙方或中國政府有這種觀點,而是美國政府。在阻止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對加州聯合石油公司(Unocal)的收購,或是在阻止華為牽頭的集團收購3Com時,這種想法就已種下。
理由之七:全球性的外國直接投資問題
去年6月份,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公布了一份名為《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政策:糾正貿易保護主義趨勢》(Global FDI Policy: Correcting a Protectionist Drift)的特殊報告,其作者是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的一名高管以及一位著名學者。
這份報告指出,過去七年中,許多國家對外國直接投資的態度令人心寒。而正是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政策開始變壞的這種形勢下,可口可樂發起了收購匯源的交易。(唐風)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