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評論員 萬磊
巴菲特于去年10月份高調呼吁“抄底”,但時至今日這一策略無疑是值得商榷的。數據顯示,巴菲特去年虧損9.6%,這是從他1965年開始管理伯克希爾公司至今的44年間業績最差的一年。媒體對于股神的質疑也鋪天而來。這與很久以來各類書店與地攤上的巴菲特秘籍的火爆形成了鮮明對比。在業界對于巴菲特長達幾十年的膜拜潮流之后,我們終于獲得了一次重新審察“股神”的機會。
固然,部分人一直在強調“投資”與“投機”的區別,但事實上,業界最終對這兩種僅在語言文字上存在差異的行為的唯一分析指標就是業績。甚至可以說,長時間的投機成功可被譽為“投資”,長時間的投資失敗則可被毀為“投機”。部分人甚至可以強調這兩者的區別以便為“股神”的“投機”蒙上一層“投資”的面紗,最終求得“股神”“秘訣”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然而,無論是巴菲特橫行業界的“一號法則”還是“護城河理論”,最終都無法解決,當黑天鵝時代來臨,諸多股票的價值坐標與宏觀經濟基礎崩潰的時候,到底何處才是“價值洼地”。這無疑讓那些膜拜他的人有了質疑其“秘訣”的有效性的空間。
這些“股神”膜拜者分為兩類。一類是底層的小散戶們,他們或主動或被動地接受各種投資理念或“秘訣”,學習并模仿之。其二是操縱大額資金的機構投資者們。他們很多受過良好而扎實的金融教育,懂得各類數學模型和復雜的計算機技術,他們被動接受某種投資“秘訣”的可能性小很多,但很大程度上他們也需要向金字塔尖的“股神”學習,甚至膜拜。之前的趙丹陽以211萬美元競拍得到和巴菲特共餐的機會就是一例。而金字塔尖的“股神”則是投資神話的創造者,投資“秘訣”的發明者,甚至是資本市場的俯視者。
于“股神”巴菲特而言,長期以來,其秘訣的關鍵其實并不僅僅在于“價值洼地”的搜索與選擇,更關鍵的一步在于巴菲特所占股權份額使得他有足夠的能力引導公司的管理經營,進而影響最終股價。也就是說,巴菲特通過經營權的把控,在股價波動與走向上把握了一定話語權,這使得其所持股份在上行的宏觀經濟背景下一路走高,其“股神”美譽因而也就具備白天鵝時代的局限性。查閱巴菲特的股票組合,其所持可口可樂和美國運通皆有下跌,很大程度上是受宏觀經濟影響,這些不是巴菲特以“股神”之力所能控制的。而其對于油價的誤判與對于金融危機的過于樂觀,則不能不反映出巴菲特對于宏觀經濟的理解未必真的達到了其膜拜者所稱道與艷羨的程度。這對于長期以來的“股神”迷信無疑是一記警鐘。
因此,對于那些拿著辛苦所得希望依照“股神”指示獲得大額財富的小型投資者而言,更應該重新擺正心態,去除對于“股神”的盲信。而那些試圖依靠搭上“股神”光環來吸引更多投資的機構投資者們,或許應該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在研究實體經濟上,以期正確地挖掘投資機會,對投資者負責。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