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以美股為首的全球股市持續跳水,主要基準股指都已跌破本輪熊市的前低點。分析人士表示,在這輪形似“金融海嘯第二波”的暴跌背后,折射出投資人信心的極度匱乏。
盡管近期似乎也出現了一些經濟好轉的跡象,但市場人士認為,短期內股市要真正見底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本報記者 朱周良
西方金融業前景不明
過去幾天,各國股市普遍呈現普跌狀態,但其中金融股的跌勢尤其令人震驚,特別是一些股價已經跌至近“個位數”的大型金融股,仍在跳水不止,大有“不跌到零不罷休”的勢頭。
周一美股收盤,昔日的全球銀行老大花旗集團股價再度重挫20%,至1.20美元,為至少十多年來的低位,而在去年11月初時該股還將近15美元。該股過去12個月累計跌去逾90%。類似的問題還發生在保險巨頭AIG身上,后者的股價周一收報不到1美元,僅為42美分。去年年初,該股還站在50美元上方。
昨天的中國香港市場,歐洲最大銀行匯豐控股收盤狂瀉19%,至10年多來收盤新低,跌幅則創下1987年股災以來最高紀錄。前一天的倫敦市場,該股同樣大跌近19%,并拖累其他主要銀行股全線跳水。
分析人士表示,近期金融股再遭拋售,原因顯而易見。盡管各國已經向這些處在本輪危機漩渦中心的巨頭砸下重金,但由于“有毒資產”問題遲遲難解,各家金融機構的財務黑洞持續擴大。
惜貸情緒彌漫全球
專家表示,銀行業危機遲遲不見緩解,反過來也加劇了實體經濟的負擔,延緩了世界經濟的復蘇步伐。這不僅體現在發達經濟體的持續衰退,也反映在全球新興經濟體面臨的與日俱增的風險,其中尤以中東歐等地為代表。
眾所周知,銀行放貸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一環,也是最近世界各國都在努力實現的重要目標。但迄今為止,惜貸的情緒依然彌漫全球,企業和個人要獲得信貸難上加難,哪怕利率已降至接近于零的水平。比如,日本財務大臣與謝野馨昨日就表示,政府將考慮動用部分外匯儲備來緩解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本周,意大利、日本和瑞士等經濟體都發布最新數據,證實了經濟深陷衰退。包括“股神”巴菲特和GE董事長伊梅爾特等都在本周警告說,今年的經濟狀況將是一團糟,并且可能還會持續下去。
發達國家如此,一向被寄予厚望的新興經濟體也好不到哪去。昨天,評級機構惠譽宣布下調對匈牙利信貸評級展望至負面,此前,拉脫維亞和烏克蘭等國的債信評級已被降至垃圾級。分析認為,在全球衰退背景下,不少中東歐國家的經濟狀況本就開始轉弱,同時,這輪風暴導致不少發達經濟體的金融機構大量將資金撤離新興市場,更進一步加重了這些過于依賴外資的經濟體的困境。
朦朧利好開始隱現?
市場人士認為,在現階段,要讓投資人重拾對股市的信心,首要的一點就是要看到經濟數據出現改觀。盡管各國政府都不惜代價采取了各種救市措施,但投資人要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各國規模龐大的救助措施的陸續展開,一些微弱的利好信號似乎已開始出現,這對于有些絕望的投資人來說可能算是一種安慰。
昨天,澳大利亞央行出人意料地宣布,維持利率在3.25%不變,之前外界普遍認為該國將至少降息25基點。對于這一意外舉措,有分析認為,當局可能已經或是期待看到已推出的貨幣及財政刺激方案逐漸發揮效用。
周一公布的一份調查亦顯示,全球制造業活動萎縮的步伐在2月份有所放慢。摩根大通參與編制的一項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在2月升至35.8,1月為35.0,盡管該指數仍未能跨越50的榮衰分界線。
來自美國的數據則顯示,美國的個人消費開支在連續6個月下降后,于今年1月份增長了0.6%。個人消費開支約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
尤其令人鼓舞的還是來自中國的數據。里昂證券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月采購經理人指數連續第三個月上升,表明中國制造業正緩緩由低谷回升,由此也增大了中國經濟可望在全球率先復蘇的可能性。
分析師注意到,相比海外股市,中國內地市場近期明顯呈現更強的抗跌性,不少外國機構依然對A股前景堅定看好。JF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埃莫森周一就表示,中國內地和香港股市2009年表現很可能優于亞洲區其他股市。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