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孫媛
當華爾街8位首席執行官11日在國會聽證會上被問到,他們的第一責任是保證信貸挽救經濟還是拯救公司保護投資者利益時,這些華爾街大佬雖然表述不一,但中心思想都指向股東利益永遠是第一位。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本月初曾撰文指出,美國政府救援金融系統計劃的框架中,如果出了問題,將由納稅人來承擔損失,但如果一切正常,受益者則將是股東和公司高管。
信貸依然趨緊
據杜克和伊利諾伊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現在有近59%的美國企業因為無法獲得貸款而遭受嚴重打擊。“我們靠貸款掙錢,”富國銀行首席執行官斯塔普夫稱,“我們在這一點上必須審慎。”經濟學家認為,銀行在評估后拒絕給某些企業貸款,是因為之前市場抬高了個人和小企業主申請貸款時的物業市值,而現在隨著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市值都大大縮水。 也有經濟學家指出,銀行的這種“審慎”稱不上是壞趨勢,“每個人都希望銀行貸款,但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良性貸款。”
信貸依然趨緊無疑給已向銀行注資數千億美元的不良資產救助計劃(TRAP)一記響亮的耳光。政府曾希望銀行能將這筆錢用于借貸,但近期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大型銀行目前依然在收緊信貸。甚至這些銀行在接受注資后,貸款的下降趨勢更加顯著。對此,美國評論人士指出,政府沒有為怎樣花這筆資金設定嚴格限制,銀行是賺錢機器,將這筆錢囤積起來自然最符合現時的股東利益。
股東PK納稅人
關于美國財長蓋特納的金融穩定計劃,除了內容空洞無物外,市場人士還擔心這項計劃會通過政府源源不斷的投入將危機引向更深的深淵。“政府只有靠納稅人的錢提供擔保來吸引私人投資,并將股東的利益建立在我們每個人的頭上,這些投資永遠都不會失敗。”克魯格曼指出,7870億美元的刺激方案可能只是頭期款,即使操作正確,拯救金融體系勢必得投入更多資金。我們不能只是為了維持私有權的幻想,而把錢浪擲于為銀行及其股東提供巨額的意外之財。大力提倡將銀行“國有化”的克魯格曼建議,如果納稅人一定要為拯救銀行的方案買單,國家應該先取得銀行所有權,再等待民間買家出現。
美國政府周一公告稱,金融機構可要求政府將所持有的優先股轉化成普通股。市場人士認為,這對于市場無疑是利好。銀行可以不必再定期向持有普通股的政府支付股息,因此現金流將更為充裕。另外銀行普通股股本將進一步擴充,股東權益比率也相應得到提高,從而使得銀行財務結構趨于穩定。但是如果銀行股價進一步下跌,或繼續大規模減記資產,則政府注入資產也將縮水,意味著納稅人將為此買單。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全球銀行業還有1.1萬億美元損失尚未暴露。
去年9月,美國國會通過了7000億美元的不良資產救助計劃,今年1月,奧巴馬政府又獲得了國會的第二批撥款。美國財長蓋特納本月10日宣布將這筆錢連同聯邦儲備基金和私人投資共同用于援助美國銀行的方案。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