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頭條評論
中國大陸目前仍然沒有加入《政府采購協議》。按照簽署方互相受惠的規定,美國的救市案修正稿由此在政府采購中合法地排除了最具競爭力的中國產品。
2月13日,美國參眾兩院最終審議通過了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新方案。在這項被奧巴馬政府喻為促使美國經濟走向復蘇的重要里程碑的經濟激勵計劃中,其中的35%用于減稅,65%預計用于政府投資。
該項經濟刺激方案引起國際市場的關注,一方面由于該刺激方案巨大的規模,另一方面該方案中“購買美國貨”和要求銀行在裁員方面必須先裁外國人等條款引起了國際社會對美國濃重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擔憂。
我們認為,修改后的條款雖然保留了“購買美國貨”,但并沒有明顯違反WTO的相關協議。原因在于,經過修改后的“購買美國貨”條款,其購買范圍擴大到了WTO《政府采購協議》締約各方生產的產品,這就技術性地避免了歐盟的反彈。
目前,加入WTO《政府采購協議》的成員共有38個,中國香港為其成員。但中國大陸目前仍然沒有加入《政府采購協議》。按照簽署方互相受惠的規定,美國的救市案修正稿由此在政府采購中合法地排除了最具競爭力的中國產品。
然而,即便美國政府通過技術處理,避免了引發貿易摩擦的危險,但購買美國貨的效果能否穩定就業,促進經濟增長?其效果仍在未定之中。
首先,購買美國貨雖然在政治上平衡了美國鋼鐵等行業生產者與納稅人就業的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從產業結構的角度看,由于人力等生產成本問題,美國乃至《政府采購協議》締約國的生產者單位鋼鐵的生產成本相對中國的鋼鐵等產品依然很高。購買美國貨條款的保留,客觀上抬高了經濟項目的建設成本,從而降低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更進一步地講,購買美國貨條款的保留也降低了美國經濟刺激計劃對美國經濟的促進作用。
其次,購買美國貨條款的保留對美國國內就業崗位的創造效應并不明顯。在經濟刺激計劃中受益的鋼鐵等行業本身屬于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對就業的促進本身并不明顯。指望通過購買美國貨促進美國國內的就業,其實際效果將相當有限。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美巨額的經濟刺激計劃本身對市場化投資帶有明顯的擠出效應。即政府投資對資源、資金等諸多要素資源的占用不可避免地對私人投資產生擠占效應。政府投資所帶來的新增就業與私人投資萎縮所帶來的裁員,客觀上制約了政府經濟激勵計劃創造就業崗位的效用。
在金融危機不斷深化,美國等主要經濟體正在面臨滑入經濟蕭條的困局下,各種或直接或間接的貿易保護行為本身并不可避免。然而,我們并不認為當前的貿易保護主義會旋起一輪去全球化的逆流。畢竟,當前全球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系統的貿易爭端談判體系和機制,這在客觀上舒緩了貿易保護主義對貿易自由化的深度干擾和破壞。
劉曉忠(上海 資深評論人)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