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訊 近年來,對于美國人和他們恣意揮霍的消費習慣的批評之聲可謂是不絕于耳,但同樣不能忽視的是,正是這些消費的存在,才使得很多企業可以繼續運轉,很多勞動力可以獲得工作的機會。《商業周刊》總編輯阿德勒(Steve Adler)在達沃斯參加了一個小組委員會的討論,而討論的主題就是,假如美國的消費者都移風易俗,變得節儉起來,我們的世界該如何應對這一變化。
消費開支的大幅下滑對于制造業而言無疑是一場災難,這一點已經被大量的研究和實踐所證明。阿德勒指出,近些年來,美國人在全球總消費額當中已經占據了近四分之一的比例,約相當于中國和印度總和的三倍。可是,美國消費者這一全球經濟重要引擎,其運轉速度已經大大減緩,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
最為悲觀的預期是來自McKinsey & Company (U.K.)全球常務董事戴維斯(Ian Davis),他表示,“美國人別無選擇,只可能在未來十年至二十年的時間中變得節儉起來。”這不僅僅是因為信用問題,和美國人口的老齡化也有很大關系,“老年消費者當然不會買太多東西。”他的建議是:看東方。那些大消費品生產商在未來若干年內應該以亞洲為自己業務的重點。
然而,中國銀 行集團執行副總裁朱民卻強調,現在還無法指望中國消費者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中國人要填滿美國人留下的消費缺口,還需要許多年的時間。目前,中國消費者的消費額度大約是1.5萬億美元,而美國人卻是10萬億美元。朱民估算,即便中國的消費額度以年均21%的速度增長,也不足以彌補“美國消費三年內大幅下滑造成的缺口”。
問題的關鍵在于,美國人這種節衣縮食的生活方式會持續多長時間。節儉是否真的會如很多人擔心的那樣,成為美國一種新的生活標準?
Mastercard Worldwide(U.K.)的董事長海松斯威特(Richard Haythornthwaite)看上去似乎就不大相信這種可能。盡管以美元形式計算的交易總額度是在大幅下跌,但是實際銷售量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糟糕,相反倒是漂亮地守住了陣地。他的結論是,“美國人在購物時已經變得精明起來。”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名譽教授羅森(Ken Rosen)認為,節儉的精神將延續下去。他指出,“過去,我們總是會把并非我們所有的錢花在那些并非我們所需的商品身上。”現在,美國消費者已經無法以自己的住宅進行再融資,獲得必需的貸款,而伴隨裁員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這種情況只能繼續惡化下去。“我仍然擔心住宅市場其實還沒有到趨于穩定的時候。”他補充道,“我們的自由市場正統派思維其實是犯下了錯誤。”
那么,解決方案何在?埃及EFG-Hermes Holding的首席執行官艾爾馬拉維尼(Yasser El Mallawany)認為,應該指望政府開支。他表示,在理想情況下,基礎設施建設開支將幫助刺激成長。最讓人擔心的問題是,世界各國政府是否會在這過程中退回到貿易保護主義的立場。他認為,“這將使我們的世界倒退四十甚至五十年。”
不過,在評估美國人現在究竟已經節儉到了怎樣的程度時,McKinsey的戴維斯說了大實話,“事實上,假如我們真的嚴格追究‘節儉’的定義,我們就會發現,即便現在的美國人其實也和節儉毫無關系。”
(本文作者:Diane Brady)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