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沫從來是市場的一部分。在資本主義的民間傳說中,就有17世紀荷蘭的郁金香熱和18世紀的南海泡沫。近些年,泡沫和泡沫破裂的次數及嚴重程度似乎在增加,能想到的就有互聯網泡沫、房市和股市泡沫。
市場一直對我們不錯,即便經歷這場崩盤,美國仍舊是富庶之鄉。互聯網與其衍生出來的電子郵件和在線交易大大提高了市場的效率。eBay、亞馬遜、E-Trade和眾多專業網站令交易變得便捷,并創造了數以億計的財富。交易成本大大下降,彈指之間信息就可以傳遍整個市場、到達千百萬的交易者和投資者那里,而經濟學家所謂的“市場不完善性”大為降低。
也許泡沫及其破裂還是資本主義市場天性的一部分。甚至,正是那些最近讓市場效率大為提升的因素加速了泡沫的產生。
大家想想: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傳遞就意味著,在泡沫初生的階段,全美國乃至全世界(看看冰島)任何人都能夠獲知明顯可以獲利的投資機會。任何人都知道投資佛羅里達公寓可以獲得暴利,或者投資前幾年的科技股,以及對沖基金。潛在的投資者不再依賴口口相傳來獲知最近熱門的投資品。(麥道夫似乎就是用這種手段來尋找投資者。)
而且,人們無需拜訪佛羅里達就能知道某一房產正在出售,也無需研究一家公司的財務狀況就能知道最新的科技大事:簡單通過谷歌搜索,我們就能得到關于房地產、價格、地區、抵押貸款條款,或關于盈利、虧損、預期盈利的完全信息。
我們不單單是獲得了即時信息,交易成本的下降也讓大家更容易參與進來。股票交易基本上是沒有成本的。更豐富的信息意味著信用評級從而信用是可以立即獲得的。電子郵件和短信意味著潛在投資者之間的交流是免費且接近瞬時的。
因此互聯網不但推動了市場的快速運轉,而且可能也導致了市場的功能障礙。
我們這么說是什么意思呢?首先,我們可以確定金融市場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監管者面臨一個難題:要剔除互聯網的負面效應和金融市場的其他一些改良,同時又保留它們的益處,這是非常困難的。
比如,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確使得貸款買房更為容易,但它們也同樣催生了泡沫。有志于實現有效監管的經濟學家和其他人在保留其好處和剔除其成本之間,將陷入兩難困境。也許監管者最應該做的就是緩和泡沫破裂帶來的沖擊。
至于投資者,盡管現在距離1929年股市大崩盤已經幾十年,我知道很多人壓根兒不碰股市。這些人中有一部分在20世紀70年代的高通脹中大受其害,因為他們投資了固定收益資產,比如銀行存單和保險單。
很多潛在的投資者再次對金融市場感到恐懼。一種可能性是許多人會采取“后1929模式”,拒絕投資于金融資產。總體來講,這會給他們帶來損失,因為股市回報率很高。而且,它還將令美國資本投資行業資金不足。
其他的投資者可能會接受泡沫的必然性,并依靠自己的能力來戰勝它。投資于泡沫并不一定是一項錯誤的個人投資,只要他能足夠快速地脫身。但顯然不能夠所有人同時撤離,否則泡沫只會更早破裂。
最樂觀的一種可能性是,投資者將會明白存在好的投資,但任何東西都不能永遠成長。我們過去在聯邦貿易委員會常常說:“如果某樣東西太好以至于聽起來不像真的,那恐怕就不是真的。”于是提前發出風險警告的人便會被相信,泡沫可能就會在膨脹之前流產。可惜的是,從最近的事件來看,這種解決辦法也是不可行的。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