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發表的專欄文章,以下是原文全譯。
不論新政府將如何作為,我們都將度過數月甚至一年的經濟寒潮。在這之后,當奧巴馬總統的提振計劃開始產生效力,情況應該會慢慢好轉(是的,別人告訴我,對提振計劃政治上正確的提法應該是“經濟復蘇計劃”)。明年年底經濟應該會開始企穩,而我對2010年相當樂觀。
但再后來會怎么樣?現在每個人都在談論所謂為期兩年的經濟刺激——從計劃的層面來講是合乎邏輯的。然而我讀到的眾多經濟評論似乎都在做假設,認為這正是我們全部所需要的,認為一旦大規模的赤字支出讓經濟起死回生之后,我們就能迅速恢復常態。
然而事實上,我們不可能徹底回到危機爆發之前的局面。而且我希望奧巴馬的班子能夠明白這一點。
數年前高利潤、高工資的繁榮靠的是房地產市場的巨大泡沫,它取代了之前巨大的股市泡沫。房地產泡沫將一去不復返,因此危機前多年來支撐經濟的高支出局面也將一往不復。
具體來講:我們當前經歷的房地產暴跌局面終將結束,但是布什時代房地產過度繁榮的好景不會重復。消費者最終會重新獲得一些信心,但他們不會像2005年到2007年那樣大手大腳。當時很多人將自己的房子當成提款機,儲蓄率幾乎跌至零。
那么,如果說謹慎的消費者和元氣大傷的房地產商不復擔當拉動經濟的大任,那靠什么來支撐經濟呢?
幾個月前,諷刺性報紙《Onion》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也是老話題,文章給出了一個可能的答案:“衰退肆虐的美國需要新的投資泡沫。”有可能會出來一些新的東西來刺激私人需求,比如通過制造一個企業投資泡沫。
但是這個泡沫必須非常之大,令企業投資占GDP的比重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從而填補消費和房地產萎縮形成的窟窿。盡管這并非沒有可能,但似乎不是我們應該指望的。
通向可持續復蘇一條更可能的路徑是美國貿易赤字的銳減,其當年飆升之初正是房地產泡沫膨脹之時。將更多的產品賣給其他國家,同時用更多收入來消費美國生產的產品,我們便可無需制造消費或投資支出的泡沫而達到充分就業。
但是貿易赤字要下降到足以彌補房地產泡沫的破裂,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出口增長經歷幾個好年頭之后已經停滯,這部分是由于國際投資者涌向他們認為依然安全的資產,從而導致美元相對于其他貨幣升值,進而令美國產品的成本競爭力大大下降。
況且,即便美元再度貶值,出口銳增的生產能力和進口競爭性產品從何而來?盡管服務貿易在上升,但大部分國際貿易仍是以產品形式,尤其是制造性產品,然而美國的制造行業在房地產和金融業的排擠下久被忽視,需要奮起直追。
不管怎樣,整個世界可能還未準備好如何應對美國貿易赤字的銳減。正如我的同事湯姆-弗里德曼所說,中國經濟的很大一部分尤其依賴于對美國的出口,轉型將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簡單來講,美國經濟要達到不依靠財政支持而自行繁榮的階段將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我也希望奧巴馬的班子能夠明白這一點。
眼下,在經濟自由落體、所有人都恐懼“二度大蕭條”之時,那些反對聯邦強力干預經濟的人支持者甚少。眾議院共和黨領袖約翰-博納已經退而求其次,開始在他的網站上要求“有良知的經濟學家”簽名加入其“提振支出懷疑論者”名單。
但一旦經濟開始有所好轉,新政府將面臨巨大的緊縮壓力,被迫丟掉給經濟拄上的那些拐杖。但如果政府過早地屈服于這一壓力,結果可能是重復1937年羅斯福犯下的錯誤。1937年,羅斯福削減支出、提高稅收,結果令美國經濟跌入嚴重衰退。
我的觀點是,比起大多數人的想法,美國經濟達到不依靠泡沫而繁榮的過程可能要漫長得多。在此之前,經濟需要政府的強力支持。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