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ketWatch伯克利12月8日訊】長期以來,很多科技行業的先驅們都曾經做出預言,稱有朝一日,所謂個人電腦,遲早會變成最常見的日常用品,再沒有什么值得興奮或者是大驚小怪的,現在,這樣的預言似乎正在逐漸成為現實——假如不是已經成為現實的話。事實上,認識到這一點的人為數眾多,即便業界的大眾化媒體也在談論這樣的話題。
現在,電腦的價格至多只是和一部電冰箱相當,或者還要更為便宜一點,新一代的任何一個年輕人都可以駕輕就熟地將鼠標握在手中。電腦只是一件日常用品而已,再也不是能夠左右我們社會或者股市的重大力量了。
PC Magazine是一份值得尊重的雜志,現在,雜志的紙質版本已經停刊,它已經轉化為100%數碼化的存在,這也和我們當代媒體及資訊的傳播趨勢相吻合。只是,從某種程度上說來,這一事實其實也再度強調,人們對于所謂電腦的情緒已經大大淡化,這興趣已經不足以維持一份印刷雜志的存在。
目前,在資訊技術媒體當中,尚能維持的惟一一份無疑就是Computerworld,但是后者的規模現在其實也在收縮,變得更像是一份內部報刊,或者是一份大型化的通訊。
線上版現在已經是大勢所趨。那些立場較為激進、表現較為熱心的雜志現在往往都會更加傾向于強調更加能夠吸引讀者興趣的內容,即較為細致化的數碼相機或者是游戲平臺之類。盡管從理論上說來,最熱心者的興趣未必不能維持這些雜志的繼續存在,就像汽車雜志那樣,但是事實是,整個業界正變得越來越缺乏競爭,可談論的品牌陣容正變得越來越狹窄,這就注定了所有相關方面的命運。
一定程度上,這問題不能說和微軟(MSFT)近乎壟斷的地位沒有任何關系。軟件行業的現狀就決定了這些雜志除了微軟之外,再難找到其他的重要廣告營收來源,可是微軟偏偏又是一家在廣告方面習慣了勤儉持家的企業,他們的廣告預算不過是聊勝于無而已。可是與此同時,整個雜志行業卻又在每一次微軟產品更新的時候興奮不已,以海量的文章和評論予以覆蓋,似乎全然沒有想到這其實是一條自毀之路。
中國市場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一旦所有彼此競爭激烈的電腦生產商都開始使用相同的組件,生產本質上并沒有任何區別、只有外表差異的產品,行業會走向哪里就已經昭然若揭了。
誠然,公眾未必會在第一時間意識到自己身邊究竟發生了什么,但是他們的確會注意到,各種產品正在變得越來越相似。在這樣的環境中,企業彼此競爭,比較多并不是產品,而是行銷和分銷的手段。
個人電腦行業曾經諸侯林立,但是現在,玩家的數量已經大幅減少,成為了一群寡頭的游戲。具體說來,就是兩家美國企業戴爾(DELL)和惠普(HPQ),再加上少數還在等待機會的亞洲公司。
宏基依然強大。東芝也依然是一家可信的筆記本生產商,擁有相當的市場。此外還有中國的聯想,后者強大歸強大,但是在行銷方面卻不能不說是比較短視的。
事實上,整個個人電腦世界當中,真正保持著銳氣,真正在行銷方面值得一提的,現在只剩下了蘋果(AAPL)一家,在現在的市場上,他們看上去反倒像是一個異類。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