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汽車產業陷入危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暗滋芈扇揞^”陷入了嚴重的流動性危機。在是否救助汽車產業的問題上,經濟學家分成了兩個陣營。強硬派的經濟學家認為“三巨頭”在多年之前就已經開始失去國內市場,流動性危機并不是在今年才出現的,因此,給汽車產業融資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而另外一些人則稱“三巨頭 ”的破產會導致大規模的失業,這無疑對衰退中的美國是雪上加霜。
“強硬派”反對援助,是基于市場優勝劣汰的規律,資本和勞動應該朝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部門轉移。消費者的選擇決定了哪些企業會在競爭的洪流中淘汰出局。另外,相對于三大企業面臨的大額的工人工資和醫療保健成本,250億美元的援助款不能給汽車產業帶來什么變化。
另外,“強硬派”反對政府以生產環保型汽車為條件來向“三巨頭”注資。他們認為如果美國真想生產“綠色汽車”,政府應該制定二氧化碳排放標準或者征收排放稅來達到此目的,而不是以此為借口糟蹋納稅人的錢。
但之前財政部7000億美元救助華爾街的行為是底特律人不服氣的原因。為什么政府不去援助成千上萬的中產階級藍領,而花上千億美元來救助華爾街的高收入階層。這明顯有失公平。而我認為,救助華爾街和“三巨頭”有著根本的區別。救助華爾街旨在防止銀行大規模擠兌現象的發生。擠兌現象存在“多米諾骨牌”效應,擠兌發生可能會擊垮一家健康的銀行,從而危機整個金融系統。而汽車產業已經走了幾十年的下坡路,讓納稅人為底特律買單明顯有失公平。
那么,在“強硬派”和“救助派”之間,是否存在第三種選擇呢?我的答案是,在汽車企業按照破產11章破產之后,可以得到納稅人的援助。這乍看起來說不通,但只有破產才能夠讓虧損的通用進行重組,調整其資產結構,才有可能重新產生利潤。只有在這個時候,政府才可以介入,承擔被解雇的工人的生活成本,支付他們的養老保險,做政府應該做的。
引自Edward L. Glaeser的博客
編譯/實習生 白杰
小調查 |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