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王宇 金旼旼 安蓓)發端于華爾街的金融危機從美國東海岸開始,蔓延至歐洲、亞太等地區。根據高盛最新估計,全球金融危機的總損失將高達1.4萬億美元。
這場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帶來了哪些警示?
警示一:守住創新的邊界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金融創新對合理配置資源、增進經濟活力至關重要。但并非所有的金融創新都有利于市場。此次金融危機證明,一旦創新脫離監管,將危害市場穩定。
美國時間9月15日,雷曼兄弟發出破產公告,這一被譽為華爾街最兇狠的“斗牛犬”、有著158年歷史的世界知名投行轟然倒下。雷曼兄弟總裁富爾德事后表示,這是系統的風險。其言外之意系統風險歸監管部門監管,與雷曼無關。
有關人士稱,金融危機的爆發很大程度上確可以歸因于美國金融監管遠遠落后于金融創新,并且監管機構自毀長城,導致在“大蕭條“之后建立的金融監管體系在過去數年間分崩離析。
“我認為以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銀行,應該最善于保護他們的股東的權利和公司股份,但是我錯了。”10月23日,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面對美國國會眾議院20名議員幡然醒悟。而就在6年前,篤信市場力量的格林斯潘在寫給參議院的信中還表示“不相信金融市場需要政府監管或者政府干預”。
事實上,近70年來,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之間就一直上演著“掙脫與限制”的糾葛史,只是在最后數年間,美國才逐步放松監管。
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之后,美國進行了全面監管改革。先后通過相關法案,規定實行分業經營以控制風險、防止過度投機。但這些寶貴的經驗教訓在戰后數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被逐漸忽視,金融創新日新月異,并屢屢超出其應有的邊界,而金融監管則步步后退,甚至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在距離上一次通過分業經營法案后的第六十六個年頭,美國國會再度通過法案,將混業經營合法化,結束了金融分業經營的歷史。此后,華爾街的投行越來越青睞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并最終釀就了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
“歸咎起來,目前的金融危機是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失敗。所謂新自由主義,是一套以復興傳統自由主義理想,以盡量減少政府對經濟干預為主要經濟政策目標的思潮。比如格林斯潘就認為,監管往往可能會妨礙市場的發展和創新。”美國馬薩諸塞大學教授大衛·科茲說.
這場金融危機證明,指望市場能夠自己解決一切問題是完全不切實際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也強調:“市場紀律的培育是第一條防御戰線,但市場紀律通常需要政府監督的支持”。
對日益開放的中國來說,金融危機的重要教訓就是在金融開放過程中如何完善監管。中國銀監會辦公廳副主任廖岷認為,任何一個國家的監管體制必須與其經濟金融的發展與開放的階段相適應,必須做到風險的全覆蓋,在整個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和創新鏈條上,不能有絲毫的空白和真空。
不過,必須強調的是,金融危機并不是宣告市場經濟和金融創新的終結,金融創新不能因噎廢食。經濟學家成思危指出:“不能因為美國金融危機就否定金融創新。”他指出,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應該是一個相互博弈、相互促進的關系。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