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石齊平
“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海嘯發(fā)生以來,市場經濟尤其是資本主義下的市場經濟,一時成了眾矢之的,備受責難。那些西方的、從來高舉市場經濟大旗、捍衛(wèi)資本主義價值不遺余力的國家政府,再也顧不得被人譏諷,爭先恐后地進行國有化與市場干預。同樣有趣的是,馬克思的《資本論》重新受到西方一些人士的重視。聽說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被人看到在翻閱《資本論》,連德國財長史坦布魯克也說:“馬克思某些思想真不壞”,聽說還有導演正計劃將《資本論》拍成電影。
顯然,資本主義是出了問題了,而且挺嚴重。問題出在哪,該怎么辦?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有必要把“當代資本主義”與“資本主義”加以區(qū)別,后者,又可以進一步區(qū)分為“早期資本主義”與“成熟資本主義”兩個階段或概念。
十八、十九世紀的早期資本主義,主要問題是它能解決生產問題,不能解決分配問題,以至于產生嚴重的貧富差距,要不然也不會引起馬克思的嚴厲批判,并揭示出一條高舉社會公平與正義大旗的社會主義新路。
但西方經過了一兩百年經濟理論與實踐的摸索,不但為人詬病的分配問題獲得了大幅改善,而且整個資本主義的體系與運作方式也都得到了完善。扼要言之,這個逐漸完善并堪稱為成熟資本主義的理論組成主要有三個部分:
(一)以私有制為基礎,充分尊重市場機制,即足以確保效率及生產力的極大,這叫作資源優(yōu)化配置;
(二)前述的市場經濟之運作需要有兩個前提:(1)無論個人、企業(yè)及政府均應有道德基礎,可以逐利,但不能貪婪(貪婪不同于逐利,它是可以以犧牲別人利益來成就一己私利的)。我曾指出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之外的另一本重要著作是《道德情操論》,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分析的即是資本主義的倫理基礎;(2)還要有有效的監(jiān)管,以補道德自律的不足。
(三)即使具備了這兩個運作前提,實現(xiàn)了資源優(yōu)化配置下的效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還是會有一些所謂的“市場缺陷或失靈”,例如外部不經濟的問題(如環(huán)境污染)及貧富差距,這些,則有賴于政府這雙看得見的手來加以矯正。
這三個部分合起來,就可以成為一個成熟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如果今天美國、歐洲各國都能切實做到,就不會有太大麻煩。
現(xiàn)在的問題是,時下的“當代資本主義”卻出現(xiàn)了三個“變化”,可以統(tǒng)稱為“三化”:
(一)是“退化”。退化者,首先是忘掉了道德基礎,其次是在相當程度上也輕忽了必要的嚴格的監(jiān)管。這是最近很多人已發(fā)現(xiàn)的問題,責任在“當代資本主義”退化了,退步了。
(二)是“全球化”。全球化是近二、三十年快速發(fā)展的大潮流,是新生事物。早先在個別國家已成熟的資本主義中,對資本流動的金融監(jiān)管可以做得很好,但如今全球化之下卻缺乏一個全球范圍的有效監(jiān)管機制。換言之,金融已全球化了,但政府監(jiān)管卻還未全球化,如何能不產生問題?
(三)是“異化”。主要指惡名昭彰的金融衍生性商品。這個發(fā)明于一九七零年代,美其名曰金融創(chuàng)新,大行其道于九十年代,走火入魔于新世紀初的怪物,使得虛擬經濟完全與實體經濟脫了節(jié)。之所以會“異化”,其實也是“退化”的結果,如不“退化”,事情怎么會演變成今天這個模樣?
向左走?向右走?看來今天有必要對這個“三化”進行反思,全球金融海嘯的深層次原因才能得以解讀。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