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衰退在即 債券才是避風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8日 22:27 新浪財經
【MarketWatch加州9月18日訊】各位,感到擔心了嗎?的確我們是有擔心的道理。警報聲聲傳來:衰退!熊市!……這些不祥的聲音在我們的頭腦中不斷放大,直讓人想到漫畫中的反英雄呆伯特在2002年上一次衰退中面對的最悲慘境遇。“我完蛋了。”呆伯特哀嘆,“我的401(k)儲蓄一錢不值了。”不錯,恐懼的確有著致命的殺傷力。 不過他深深信賴的顧問狗伯特卻帶來了好消息,“不,我已經幫你完成了任務,實現了多元化,投資了菸草、血汗工廠和鉆石礦。”于是呆伯特的眼睛又亮了起來,“真的?那么投資表現怎樣?”堪稱《華爾街》中蓋科喜劇版本的狗伯特概括了自己客戶的未來,“有好有壞罷。你已經獲得了37%的投資回報,不過你同時最好開始為自己的靈魂祈禱罷。” 面對我的讀者,我惟有說一聲抱歉,因為我無法向大家許諾37%的回報。不過我至少可以許諾,我不會像華爾街的狗伯特那樣收取大量的傭金,或者是在熊市/衰退時期即將開始的時候將你們推向高風險的“替代性投資”,還讓你們為自己的靈魂祈禱。我的解決方案是:債券!歷史數據顯示,債市已經上漲在即。 不過,首先我必須明確一件事情:如果你不相信衰退即將到來,那么你就不要閱讀這篇文章,以免浪費時間。難道不是這樣嗎?短短幾周之前,Countrywide的首席執行官莫奇羅(Angelo Mozilo)還曾經大聲宣布,”沒有人看到衰退的到來。“與此同時,無論是財政部長保爾森還是聯儲主席伯南克都在告訴我們,次級貸款問題仍然在“控制之內”。為什么突然之間,“衰退恐慌”又變成了市場的傳染病? 事實是,“所有人都看到了衰退的到來。”尤其是那些華爾街上喋喋不休的泡沫制造者們。他們喜歡泡沫,因為泡沫對于他們而言意味著無數金錢收入--泡沫成長的過程能創造利潤,泡沫破滅的過程也能創造利潤。即便是當前住宅/信用混亂狀況重要的罪魁禍首之一、前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60分鐘》節目宣傳自己的新書《動蕩時代》時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真正發現的時候已經有些晚了”。多年以來,他一直在大肆吹噓變息抵押貸款(ARM),卻無視其利率調整風險和對投資者的潛在誤導,甚至還將住宅市場的山雨欲來稱為“地區性的泡沫”,最終遂釀成了整體性的問題。 各位,我們正是在我們的引路人還懵懵懂懂的時候就深深陷入了泡沫之中。美國經濟這大船之所以會最終擱淺,完全是因為三個舵手全部都是瞎子。第一個是格林斯潘,現在是伯南克和保爾森,都是些滿心如意算盤卻無視現實的政客。這樣說并非沒有證據,事實上,早在2005年年中,《經濟學家》雜志就已經對即將到來的衰退直言不諱了。 “在過去,真實房價的成長從來不曾如此快速,也不曾如此持久,更不曾出現如此國際化的局面。房地產泡沫起于美國、英國和澳洲,現在已經擴展到了法國、西班牙和中國。在2000年股市泡沫破滅之后,房地產價格已經成為了世界經濟新的強心針。”2000年至2005年間,全球房地產市場價值大約增值了30兆美元,達到70兆美元。“住宅價格全球性的上漲形成了史上最大的泡沫,為未來巨大的經濟痛苦埋下了伏筆。” 沒錯,實實在在的痛苦!前聯儲主席李維幾周之前也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就造成股市崩盤和對金融系統形成巨大沖擊的潛力而言,我們所經歷的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完全有能力和近代金融史上的任何一場危機相提并論--從1980年代晚期的儲蓄及貸款危機到這個十年初期的后安然行情。” 然而,那些萬年牛派似乎并沒有因此感到絲毫的掃興。比如最新的《福布斯》雜志中,有兩篇文章的題目就很能代表他們的態度,一篇叫作《次級貸款:被夸大的風險》,另外一篇干脆就叫作《2007秋季大漲》。各位,這根本就是掩耳盜鈴,不愿意承認這五年來的牛市其實根本就是構筑在華爾街吹起來的泡沫之上。不錯,聯儲是可以降息,以延緩痛苦的到來。不過,是泡沫就總要破滅,一切都只是時間的問題,而且破滅得愈晚上,痛苦就愈大。 那么,住宅價格到底能夠跌到多慘?另外一位《福布斯》上面的熟面孔、經濟學家施林(Gary Shilling)估計,住宅市場的崩潰將導致一場持續兩、三年的危機。他在一月間表示,“全國住宅價格下跌25%并不是什么悲觀的預期,相反倒可能過于樂觀。事實上,住宅價格要回歸合理水平,跌幅需要達到38%才行。”他同樣預言了國債的漲勢。 沒錯,債券的漲勢。近期的歷史已經提供了足夠多的支持。我們不妨仔細看一看在各個不同的市場周期當中,整體債券共同基金的表現是如何因應著聯儲的利率政策而變化的: 1989-1993:利率下跌,債券基金上揚 聯邦基金利率從1989年的9.25%一路下滑,一直滑落到1992年至1994年的3%左右。結果,在1992年,債券基金獲得了大約7%的回報,1993年更達到了12%。 1994-1995:利率上漲,債券基金低迷 聯儲從1994年年初開始加息,到1995年2月時,利率已經超過了6%。連續七次迅速加息對債市行情形成了打壓。結果就是,1994年時,債券基金整體而言大約虧損了6%。 1995-1998:利率下跌,債券基金上揚 1995年,互聯網泡沫開始起飛,推動了新牛市的到來。聯儲也停止了加息,反過來將利率從6%降低到5.5%,并在1995年至1998年始終保持這一水平。市場信心得到強化,債券基金平均回報率一度達到20%的水平,后來又有所回落。1998年晚些時候,長期資產管理公司的崩潰震驚了全球市場。聯儲將利率調降至4.75%。1996年至1998三年間,債券基金平均回報率分別為4%、10%和6%。 1999-2000:利率上漲,債券基金低迷 股市的繁榮最終變成了無節制的狂歡,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00年第一季度。與此同時,試圖扭轉局面的聯儲則在不斷加息,將利率水平從1998年11月的6.5%提升至2000年5月納指達到5000點以上高峰時的6.5%。伴隨聯儲不斷加息,債券市場的表現走向低谷,衰退也出現在了地平線上。 2000-2002:利率下跌,債券基金上揚 2000年春季科技泡沫總崩盤之后,聯邦基金利率以滑梯般的速度開始調降,連續十一次降息之后,利率水平從6.5%一口氣降到2003年6月的1%。非理性繁榮壽終正寢。在三年的熊市/衰退時期中,債券基金變成了投資者的天堂,表現明顯好于股市,2000年的回報率平均為9%,2001年和2002年也分別有8%左右的斬獲。 2003-2007:利率上漲,債券基金低迷 然后聯儲開始了加息,從2004年年中的1.25%,聯邦基金利率一直成長至2006年中期的5.25%,并維持了相當時間。股市在上漲。在聯儲加息的同時,債券基金的回報率也走了下坡路,平均只有2%至4%的水平。 2007-2008:如果利率下跌,債券基金會上揚嗎? 這取決于聯儲究竟什么時候會真正屈服于市場的壓力。盡管聯儲在轉折點時期的表現通常總是滯后的,但是他們立場的改變是遲早的事情。如果歷史的線索是可靠的話,則泡沫注定將要徹底破滅,綿延數年的牛市將走向彈盡糧絕,市場將走入下一個周期,一個熊市/衰退的周期。聯儲將不得不訴諸降息……債券投資的好時光自然也就開始了。 不過,什么時候才是采取行動的最佳時機呢?這個問題就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了。1996年時,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曾經就“非理性繁榮”提出了警告,但是幾乎沒有人愿意接受他的觀點。華爾街最大的興趣就是制造泡沫。因此,泡沫真正破滅是在四年之后。只是,我必須提醒各位讀者,各種警告的聲音其實兩年前就已經開始出現了。 因此,至少施林的話聽一聽是沒有壞處的:伴隨“次級變息抵押貸款致命的重置……大量過剩的庫存將打壓住宅價格,使其下跌”至少25%,導致“消費開支的大幅縮減并帶來將波及全球的衰退。學費開支的縮水意味著衰退年底之前就將到來。”這一點即便呆伯特都應該看得明白! (本文作者:Paul B. Farrell)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