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ketWatch伯克利9月17日訊】很難想像會有一種簡單的邏輯可以說服捷威的股東,讓他們同意把自己的公司作價7億1000萬美元就賣給宏碁,盡管后者似乎還覺得這一出價已經非常慷慨了。
捷威(GTW)的股價一度曾經達到過80美元左右的水平,而且這家電腦制造商至今仍然完全保有在自己曾經扮演先鋒角色的行業中再度站起的能力。事實上,捷威今天之所以狀況不佳,并不是任何致命的因素使然--他們只是遭到了一系列天災的打壓,管理層陷入混亂,首席執行官遇人不淑--公司的筋骨并沒有受到實質性的損傷。
其實即便是目前,捷威仍然擁有不少值得自豪的產品,他們的筆記本電腦表現尤其突出。他們正處于東山再起的階段。換言之,他們所缺少的其實只是正確的引導而已。
我們很難說清這是為什么,但是該公司起起伏伏的公共關系政策似乎的確是受到了某種奇特的心理的影響。
宏碁相對而言規模更大,而且也更不尋常。某種程度上說來,這家公司似乎只能解釋為一個異常龐大的國際雜貨店,他們之所以能夠興旺發達,憑藉的幾乎只是一條最簡單的中國式的道理。換言之,他們的行銷策略其實只有一個:“最優惠的價格。”
宏碁歷史上曾經在美國市場遭遇過慘痛的失敗,而這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們太輕浮,太強調廉價。
當宏碁由其著名的創始人施振榮掌舵的時候,他們的確是輕浮的,不斷進進出出美國市場,其反復的頻率即便是雷諾、菲亞特和標致三家加起來也比不上。
同時,宏碁還是廉價的,因此他們也不可能拿出多少錢來做廣告和搞行銷,只是偶爾才會在企業周年慶祝之類的時候推出一點促銷措施。
我的一位朋友曾經是宏碁的內線人士,他原本在德州儀器的筆記本部門供職,而這一部門多年前就被宏碁收購了。他告訴我,宏碁最為秘密的座右銘其實就是--“我們的產品未必比競爭對手的好,但是比他們的要便宜得多!”
德州儀器的筆記本部門以前常常在業界扮演領先者的角色,但是被宏碁收購之后,在風格上已經逐漸被新主人所同化了。捷威和其旗下的eMachines很可能也要步這樣的后塵。
誠然,宏碁近來似乎有些將自己轉為行銷公司的想法。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他們贊助了法拉利車隊,而且發布了法拉利品牌的筆記本電腦及附件,可是也就僅此而已。如果我們將這也視為行銷上的進展,則這進展無論如何也是極為有限的。
遺憾歸遺憾,但是至少目前我們只能下這樣的結論:無論掌門人的人選是否改變,捷威和eMachines在按照自己固有的軌跡運作若干年之后終將做出自毀品牌的事情,最終淪落到老宏碁的水平。這隨即又將引發一輪對美國市場的忽視,一切都有現成的劇本。
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捷威其實還完全有跳出這一陷阱的潛力,但是在現有情況下,這可能性其實是微乎其微,因為董事會已經認定,還是拿著每股1.90美元的價錢走路更為上算。
迄今為止,大多數行業評論家都認為,受到這一交易沖擊最大的將是聯想,因為該公司看上去似乎是最有可能實現某種飛躍的角色,但是迄今為止,他們在中國市場的行銷其實并不怎么成功。時間將給出最后的答案。
有消息稱聯想想要攫取Packard Bell,但是根據過去的協議,捷威(和宏碁)卻享有優先權。然而實際上,聯想其實只要再耐心地等待一段時間,就可以從容收拾殘局了,因此他們根本沒有著急的道理。
如果捷威和宏碁的合并不會被股東的訴訟所打破,則合并之后的公司就將成為僅次于惠普(HPQ)和戴爾(DELL)的第三大個人電腦制造商。然而,我幾乎可以斷言,他們的這一季軍交椅注定坐不熱的。
曾經令人心儀的捷威將不可避免地就此走向末路,我再次只能表達我個人的一絲遺憾之情。
(本文作者:John C. Dvorak)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