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美股 > 正文
 

資金回流美國 大型股是避風港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3日 23:49 新浪財經

  【MarketWatch紐約7月3日訊】在這個國家,隨著愛國主義的潮漲潮落,“買美國東西”的號召會定期地冒出來。

  多年前,消費品底部出現“日本制造”是一種禁忌。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自由薯條(freedom fries)”的世界里——從一種特別知名的美國食品里把一個外國的名字去掉了(炸薯條英文為French fries)。

  不過,資金對國界是視而不見的,它只流向回報高的地方。一段時期以來,海外市場尤其是新興市場,一直是投資者向往的地方,因為它們過去兩至四年來(視具體市場而有所不同)的表現輕松地擊敗了標普500指數。

  流向新興市場的資金于5月份結束——那正是大多數新興市場觸頂的時間。例如,在5月8日觸頂之前,iShares新興市場ETF在2006年的回報達到26%。

  即使是海外的一些主要市場,如法國股市,今年以來直到兩個月前觸頂之時,升幅也達到8%,高于同期標普500指數的6%。這聽起來好像不算太大的優勢,但別忘記這段時間僅略多于四個月。

  問題在于,美國主要股指落后于各種各樣的海外股市,從拉丁美洲到歐洲無不如此,印度股市一度更是上升了驚人的60%。

  但是,美國主要股指的表現也不及美國小型股指數,因為標普600指數的升幅就達到標普500指數的兩倍。我們可以試圖找到國際股市與美國小型股之間的聯系,但與其探求這個原因——媒體習慣這樣做,我們不妨盡可能早地直接偵測這些關系何時發生了變化。

  這種關系——且不論是什么——于5月份發生了變化。突然之間,各種各樣的股市都在“作自由落體運動”,新興市場和小型股則是領跌者。是什么原因?同樣,圖表并不關心事情為什么會這樣發生,圖表只顯示事情已經發生,且趨勢已被打破,它告訴投資者:這是警惕而非入場的時間。

  一個新的主題出現了——買美國東西!不,不是美國的產品,而是資金正在流回美國市場——股市和債市;盡管全球股市疲軟,但美國的大型股目前表現卻是最好的。

  例如道指成分股聯合科技(United Technologies)(UTX)。雖然5月份和6月初表現疲軟,但最近卻一直領先于標普500指數。

  投資者必須牢記,我們說的是相對表現,按照這種標準,即使是贏家實際上也可能是虧損的。關鍵在于,對于那些必須或想要投資的人來說,國內大型股才是下跌時期的資金避風港。如果上周聯儲引發的反彈,動能能夠持續,這些相對意義上的贏家就最有可能領導股市走出盤整。

  我們必須退一步來討論6月稍晚的市場表現以及跌得最嚴重的類股和國家市場反彈也最厲害的現象。這種矛盾帶來一個非常有趣而且重要的觀點:如果前一階段的領漲者下跌得最厲害隨后又反彈得最猛烈,那么我們必須認為它們的波動性是最高的。

  在某些市場上,25%的下跌可不僅僅只是盤整。某些華爾街的標準將把這種程度的下跌歸類為熊市(20%跌幅為分界),因此,看到那些前一階段的領漲者——國際股市和小型股——再次猛烈反彈,與押注甲骨文(Oracle)和思科(Cisco Systems)領漲2003年牛市并沒有什么太大區別——2003年牛市中,根本沒有這些科技股泡沫時期領漲者的身影。這與1999年相比是個不同的世界,2006年下半年股市看起來與上半年也是不同的。

  所有這些意味著,盡管出現了極不穩定的為期三周的反彈,也盡管如此悲觀的情緒指數發出了看漲訊號,但股市上某些結構性的東西已經改變。股市在時間上距離5月份高點愈遠,壯觀的三年牛市已經結束的可能性就愈大。

  在這種情形下,國際股和小型股的領導地位應該會再次失去,從而使國內大型股成為最好的投資選擇,畢竟,大多數大型股派發股利,這可以緩沖股價的下跌;而且大多數大型公司的業務基礎牢固,也許能夠抵擋來自利率上升和

能源漲價的壓力。這是基本面,我們并不想深入談論這個問題。

  我們只按圖表傳達的訊息去做。在美國大型股中尋找機會并不是在美國慶祝它生日時表現愛國主義的一種方式,而只是追隨資金流的策略——這是惟一重要的事情。

  (本文作者:Michael Kahn)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