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也不做,照樣賺大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7日 23:39 新浪財經 | |||||||||
【MarketWatch維吉尼亞州5月17日訊】過去18個月表現位于第五位的投資通訊是Closed End Country Fund Report。 根據Hulbert Financial Digest的計算,該投資通訊這期間的年均回報為52.4%,同期道瓊威爾夏5000指數(Dow Jones Wilshire 5000)的年均回報為14.7%。
那么,該投資通訊到底什么引起了本專欄的注意?因為在整個這段時間里,它沒有發行過一期! 編者利伯拉(James Libera)最后發行的一期投資通訊時間為2004年10月,此后便一直處于休眠狀態。但是,由于利伯拉并未正式聲明中斷其投資通訊的出版,因此Hulbert Financial Digest繼續按最后一個投資組合的構成來追蹤他的表現。 順便說一句,該投資通訊過去18個月的出色表現并不是因為一、兩個月的突出回報。去年12月,克萊默(Peter Brimelow)在他的專欄里把該投資通訊評為2005年表現杰出的十大投資通訊之一。 今年頭四個月里,HFD報告該投資通訊的投資組合回報為21.9%,同期道瓊威爾夏5000指數的回報為6.6%。21.9%這個數字足以使該投資通訊進入今年以來表現前十二名的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回報數字并未考量到稅金的影響,如果把稅金納入考量,則Closed End Country Fund Report的表現排名還會上升。 從這種不同尋常的情形中無疑可以總結出許多教訓,但有兩條馬上涌上我的腦海:一,不用經常對投資組合做什么才能賺錢;二,也許這樣表現反而會很出色。 在我過去二十六年追蹤投資通訊表現的過程中,符合這兩條教訓的例子不在少數,盡管表現沒有利伯拉這么出色。例如在有些場合下,我設計一個假想的投資組合,它買進并持有投資通訊在年初時推薦的股票,然后比較某個日歷年度內該投資通訊與其假想投資組合的表現。 我發現,假想的、沒有交易的投資組合往往更為出色。 盡管難以置信,但這的確意味著,這些投資組合所進行的交易降低了它的回報。 你不用是個火箭科學家就可以得出結論:如果交易會降低回報,那么就應該盡可能減少交易次數。 為了免得你認為這是投資通訊業界的特有現象,我們來看一項針對個人投資者行為的研究。從事這項研究的是兩位金融學教授,分別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奧丁(Terrance Odean)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的巴伯(Brad Barber)。他們從一家大型折扣券商中隨機挑選出一萬個帳戶,研究它們在1987年1月至1993年12月之間的交易情況。 他們著重研究了投資者買進一支股票不足30天便售出并買進另一支股票的情況。應該說,在這種情況下,該投資者認為后買入的股票表現應該超越售出的那支股票,然而兩位教授的發現正好相反。 事實上,兩者的表現相差懸殊。他們發現,在上述交易之后的12個月里,被賣掉的那支股票表現超越后買入的股票達3.2%。如果投資者什么也不做的話,他的投資回報反而會好得多。 當然,這些發現并不否認:什么也不做在心理上是很難做到的。持有一支正在下跌的股票需用勇氣,而想抓住上漲股票的欲望又是那么地無法抗拒。 此外,研究的結論也不意味著我們永遠無需交易。有時候,做些什么顯然是合理的。 但這的確告訴我們,在改變投資組合之前,應該擁有更多的證據。除非支持這種改變的理由格外充分,我們可能還是什么也別做的好。 誰知道呢?也許什么也不做,你的表現會像利伯拉的投資通訊過去18個月一樣出色呢! (本文作者:Mark Hulbert)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