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美股 > 正文
 

佛羅里達狼的圈錢之旅 借中國概念從職員到巨富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7日 09:00 21世紀經濟報道

  一家美國上市公司的中國概念與紙上并購

  本報記者 柯志雄

  北京報道

  在高個白人中,“佛羅里達狼”是少數常來中國的;在常來中國的高個白人中,他是少數的美國上市公司一把手;在少數一把手中,鮮有人像他一樣把中國機會利用足了。

  從普通職員到富豪,“佛羅里達狼”只用了5年時間。現在,他是眾人眼里的“中國通”,美國OTCBB上市公司“G技術”的總裁——這家公司宣稱其業務開發重點集中在中國的信息科技、生命科學、醫療保健、環保技術等領域。

  眼下,被國外記者描述為“不在佛羅里達的奧蘭多,不在35000米的高空,就在中國”的“佛羅里達狼”,正忙著準備5月份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同往常一樣,他給這個會議掛上中國元素——會議地點定在北京的一家五星級外資酒店。

  這似乎只是又一個美國公司尋求中國商機的尋常故事。但在知情者看來,中國概念濃墨重彩下,一切只不過是一場異常簡單直白的資本游戲——通過“紙上并購”中國企業,借道中國概念催動股票高漲。之后,通過他人的名義低買高賣公司股票,以及在較好的價格對自己的股票期權行權,“佛羅里達狼”的資本積累異常迅速。

  而這樣的故事并不只屬于“佛羅里達狼”一個人——美國投資者期待著更多的“中國故事”,而成千上萬的中國企業也在等待著“美國故事”。兩個故事之間,就是“佛羅里達狼”們的巨大“商機”。

  前傳——中國通的機會

  故事要從上世紀90年代初講起,當時的“佛羅里達狼”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公司小職員,與自己的商業精英校友們相比,“佛羅里達狼”覺得前景渺茫——雖然自己同樣畢業于在美國的排名一直非常靠前的西北大學商學院。

  轉機來自一次商務旅行。1992年,“佛羅里達狼”第一次來到中國。雖然不清楚出于何種原因,“佛羅里達狼”得出中國是自己福地的結論,但毫無疑問,這次短暫的旅行開啟了他對中國商機的想象力。這次旅行更成為了他樂于隱約提及的經歷——這足以表明他是一位在中美商貿方面有十余年經歷的“中國通”。

  此后的幾年,他迅速地給自己添加了大量中國印記:擔任一家有3000名員工的合資制造企業總裁;中國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會成員;長三角某省世貿中心的成員以及若干中國有官方色彩機構的美國代表。

  上述涉及到的機構,“佛羅里達狼”在履歷中隱去其中部分的具體名稱,旁人無法證實真偽——事實上,他在幾份不同的正式簡歷中描述的經歷也互相矛盾,但幾年的努力的確使他在一些美國商人眼中被視為“中國通”。

  “中國通”的形象使他在1999年前得到了一些為美國機構做顧問的機會,此后帶給他的回報更超乎其想象——2002年,“佛羅里達狼”終于抓住了實現中國商機的機會。

  2002年,G技術與“佛羅里達狼”名下的一家咨詢公司合并,中國概念成為G技術的新賣點,而“佛羅里達狼”作為“中國通”被鄭重介紹給資本市場。

  G技術的前身是1998-1999年間的“.com”風潮中一家隨之扶搖直上的美國OTCBB上市公司(以下簡稱“O公司”)。1999年8月底,股價曾一度沖破25美元的O公司也沒能逃脫互聯網泡沫的集體破碎,其股價大幅縮水至2.5美元,業務收入僅1.17萬美元。之后,O公司的管理層為改變窘境嘗試合并另一家互聯網企業——后者類似于一個論壇,主題是靈與肉以及包括飛碟在內的一些稀奇話題。

  但市場顯然不認同這種捆綁兩條飄零的“小舢板”的舉動,“股價最低掉到2美分”,一位股東回憶道。2001年秋天,O公司發行1000多萬新股收購了一年前成立于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家技術公司(以下簡稱“G系統”),將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拱手讓給G系統,上市公司的名稱也順理成章地改成“G技術”。

  “中國概念”的紙上并購

  “通過他人的名義低買高賣公司股票,同時在較好的價格對自己的期權行權”,李博士介紹說,“佛羅里達狼”的個人贏利模式非常簡單。受“佛羅里達狼”邀請,李博士在2004年10月-2005年9月成為該公司董事,他說,這段工作經歷讓他記憶深刻。

  股價的高低成為盈利的關鍵,但讓李博士吃驚的是G技術操作手段的粗糙與直白。

  宣稱并購中國企業是故事的開始。從2001年底開始,G技術開始在“中國概念”的康莊大道上高歌猛進,其宣稱并購的數家企業中多為中國公司,包括上海的C公司、Y投資咨詢公司以及位于長三角的Z公司。

  C公司據稱在中國的電腦技術行業內非常厲害,與英特爾、AMD等知名跨國公司結盟。

  Y投資咨詢公司業務包羅萬象,據稱“囊括了絕大多數你能想到的企業服務,且在當地和國內非常有影響力”。

  Z公司據稱是集銷售和科技于一體的信息技術公司,主要業務是為客戶在商業上提供創新性的技術解決方案,其客戶包括金融機構、通訊公司、醫院、超市、機場、火車站和政府部門等,擁有一流的技術服務部門,是多家國際廠商產品的特約技術中心。

  而其令人瞠目的事實是,C公司在一些電腦賣場有銷售英特爾、AMD芯片的業務;Z公司是某種電腦周邊設備的分銷商,其“一流的技術服務部門”和“多家國際廠商產品的特約技術中心”就是給買自己設備的客戶做維修,但銷售額比較大;而Y公司則鮮有人知曉。

  并購上述企業,G技術需要付出的代價并不大——在股價遠不足1美金的情況下,支付給C公司80萬股限制股票;Z公司40萬股普通股;Y公司9.2萬股普通股,而這三個公司要做的,只是把公司的財務報表交給G技術。

  “幾乎每一個G技術在國內的業務都是假的或違規的”,李博士憤慨地說。多次口頭和書面要求提供相應文件未果,2005年底李博士到上述中國公司的注冊登記地工商部門進行查詢,發現這些公司從未變更過。

  例如G技術主要報表收入和資產的來源——Z公司,G技術稱擁有其80%股權,而實際上其股東是兩位黃姓自然人,該公司與G技術沒有任何法律上的關系,“整整4年時間,G技術在報告一家與自己毫無關系的企業的財務數據。更為可笑的是,近期又將這家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企業賣給了另一家OTCBB公司。”

  這樣的超低成本并購僅是停留在紙上,但“佛羅里達狼”的用意顯然并不在此——單單合并Z公司報表帶來的銷售收入在2002年就高達1337萬美元,一直虧損的G技術開始贏利,股價也隨之上漲。

  李博士不清楚“佛羅里達狼”在股票的轉賣之間賺了多少錢,但在上述并購實施中,G技術的股價與低位相比,最多時漲了30來倍。而OTCBB的行情顯示,該公司2002年至2004年之間異常活躍,股價比此前放大了數十倍。

  不僅如此,為了推動股價上漲,李博士發現G技術在信息披露上使用了更多的“技術手段”。

  2003年上半年,G技術宣告已經取得在中國提供短信服務(SMS)的相關執照。這一公告使G技術股價增值200%。但實際上,中國對外資進入該行業有明確的規定,G技術不可能直接擁有此類執照。更為荒唐的是,該SMS執照實際由一家上海公司所有。G技術公告稱,擁有這家公司90%的股份,但實際上,“后者的股東始終是幾個自然人。G技術根本沒有一點股份”。

  截至發稿前,記者就以上事實發給“佛羅里達狼”的函件沒有得到G技術的直接回復,而一家上海的外資律師事務所則代表其客戶來信稱,G技術“確實在過去的幾年,和中國大陸地區的一些商業機構進行合作并建立了良好的關系。雙方對這種合作關系都表示滿意并對將來的進一步發展充滿信心……公司對您郵件中揭示的問題感到非常驚訝。因為這些信息中的部分完全屬于G技術公司的商業機密,是不能對外泄露的”。

  繼續“轉型”

  與財務和并購等方面的“技術手段”相比,“佛羅里達狼”很清楚中國元素的重要性——把中國元素賣給美國人,把美國元素向中國人銷售,這是他發家的開始,也是成功的關鍵。

  “佛羅里達狼”的“中國攻略”日益嫻熟:花20萬元人民幣成為國內一家產權交易所的會員之后,其在美國資本市場披露的信息卻宣稱他與中國政府股權交易主管部門保持良好合作關系;而憑借美國上市公司總裁與下屬投資公司CEO身份以及“身后有大把美國資金”的暗示,“佛羅里達狼”成為國內一些省份政經界的座上嘉賓。

  盡管添加了中國元素,但幾次并購之后,G技術留給資本市場的仍只是一家技術含量談不上多高的IT企業。2005年,G技術股價逐漸下滑,股票再度跌至低于0.1美元。賣掉不屬于自己的Z公司,“佛羅里達狼”再度通過新的并購實施“轉型”。

  這一波的對象又一次是美國資本市場所青睞的——中國的礦、中國的

房地產和中國的藥業,前二者在中國的兩個西部城市,后者設立于北京。根據今年2月初和3月下旬的公告,G技術一家子公司獲得了國內某房地產企業和某藥業企業的股份,兩者的經營收入都在千萬美元等級。

  “可見,Z公司的利用價值已完,需找另外的替身了,這兩家公司的業績當然比Z公司好”,李博士嘆口氣說:“但我不明白G技術這樣的小公司如何合法地‘收購’這樣兩個公司?”

  受公告激勵,今年初跌到5美分的股價快速上升,在3月底最高沖至接近50美分——價格仍然不高,但對比原來的低價是十倍的漲幅,而且交易量創下了公司上市以來的最高紀錄。

  在后悔中品嘗苦澀的是去年公告與G技術下屬子公司“合作”的西部礦業公司。公司原大股東按照“佛羅里達狼”等人的“美國經驗”,將自己的股份零價格轉讓給第二大股東,以換取另一個注冊于美國的控股公司的30%股份。美國方面遲遲未見進展,而自己原有股份卻變更完了,過去一年來絕佳的礦行情也與自己沒有關系。

  “他們把我玩殘了。”這位原大股東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4,51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