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美股 > 正文
 

不要低估商品期貨牛市的能量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6日 01:14 新浪財經

  【MarketWatch紐約5月5日訊】在上周四他的第一次國會聽證會上,聯儲新主席柏南克似乎暗示,在即將到來的這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之后,加息可能暫停。市場對這個“好”消息有何反應?結果是,市場全面上揚——表明聯儲決不應當停止加息。

  在接下來的交易日里,黃金漲至25年高點;石油創下歷史最高水平(按未經通膨調整的價格);道指五年來頭一次收盤于11,400點之上,而且正向2000年1月的歷史高峰11,750點
逼近;基準的十年期國債跌至2002年4月以來所未曾見過的低谷!許多備受關注的市場的行為,看起來就像投資者明確地認為(不管對錯)聯儲正在考量太早地結束加息周期,或者柏南克在上任之初就顯示出他可不是沃克爾(Volcker)或葛林斯潘那樣的通膨反擊者。

  盡管柏南克在本周一澄清了他的觀點,指出聯儲只是“暫停”以確定是否需要更多的加息,但市場的反應表明,聯儲除了繼續加息之外也許沒有別的選擇。周三,十年期國債殖利率升至近5.20%(四個月前還只有4.25%),反應出債券交易者對通膨苗頭變得多么地緊張,對這位聯儲新掌門的警惕性又是如何地存有懷疑。

  這種緊張情緒大部分與商品期貨價格有關,尤其是黃金和石油的價格——這兩種價格的技術面和基本面幾乎都沒有任何實質性回調的跡象。黃金正在向每盎司700美元推進——比12個月前每盎司425美元高出65%;石油從一年前的每桶50美元漲至75美元,漲幅為50%;銅價本周四上午反彈6%至每磅3.50美元,而一年前約為1.10美元。

  從技術面看,市場經過一段中、長期的走勢之后,假如要開始觸頂并隨后逆轉,那么它必須遇到一種能夠與推動當前趨勢相抗衡或者更強大的阻力。然而眼下不管是黃金還是石油,都沒有遇到這種阻力。這兩種價格的技術面沒有疲軟的跡象,基本面也未出現類似四、五年前那種可能導致其趨勢反轉的情形——嚴重的供應過剩。

  如果要說有什么不同的話,那么對石油的需求反而在上升,需要擁有黃金的感覺也因為這個危險而復雜的世界環境變得更加強烈了。一系列資源商品類ETF產品的推出,更是令商品期貨牛市如虎添翼。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基金經理人,想持有黃金、白銀、石油和其它期貨商品或進行避險操作,也就沒有了許多入市的障礙。針對黃金的ETF有GLD、IAU,白銀ETF的SLV,石油ETF有USO,投資一籃子

能源股的ETF有XLE;這些工具使得個人投資者可以參與到這個龐大的牛市中來,而隨著更多投資者的加入,反過來又進一步增強了牛市的動能。

  投資者應該繼續可以從投資這些商品期貨類資產中獲利,因為圖表顯示出它們的價格還會走高。黃金這一波上揚應該可以漲至每盎司750美元,然后經過一次短暫的盤整(但程度不一定是淺的),黃金應該嘗試挑戰每盎司900美元附近的1980年高點。石油圖表顯示,短期內有望漲至77美元至78美元上下,隨后經過一次類似于黃金的盤整,有望上攻每桶100美元。

  當然,假如聯儲透過更多加息以圖真正減少資金的流動量,那么這些目標可能需要調降。最容易受聯儲加息以及可能到來的經濟放緩沖擊的市場,很可能就是股市了。

  按道指衡量,股市已經接近其歷史最高水平11,750點。看起來,道指在不久的某個時候將非常逼近甚至越過11,750點,但超出的幅度不會太多,也許最高只能到達12,000點——比目前水平僅高出5%。

  標普500指數也接近五年高點,相應的目標是1340點至1360點。

  到達那些水平之后,兩支股指從技術面看都將非常容易遭遇嚴重的盤整,甚至可能加劇——因為擔憂一個更激烈、更嚴酷的聯儲將不得不把利率提高到超出任何人預期的水平,也許加息的持續時間也將顯著超出人們的預計。

  (本文作者Mike Paulenoff編輯投資通訊MPTrader,這是一種實時的日記式投資通訊,針對黃金、白銀、股指及其它主要ETF進行技術面分析并發出交易警告。文章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投資者依此決策責任自負。)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