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美股評論 > 正文
 

反彈強弩之末 拋賣可能發生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1日 23:40 新浪財經

  【MarketWatch紐約3月21日訊】盡管最近一些類股指數上揚了,但我不得不承認,我對整體市場仍然持看跌立場——這對我來說是不常見的。

  當然,眼下預計大市將出現盤整的并非只有我一個。這意味著,市場也許正在攀爬股諺所謂的“擔憂之墻”(其結果是上揚)。然而,當我放眼四望,我發現當今世界上值得擔憂的因素比值得高興的因素遠遠要多,因此,我鼓勵我的訂戶把50%的資產轉入現金部位。

  雖然過去幾個交易日里,道指和標普500指數攻上了多年高點,但其反彈一直未得到我所觀察的其它指數同樣行動的“確認”。我觀察的指數包括那指、生技類股指數(Biotechnology Index)(BTK)和費城半導體類股指數(Philadelphia Semiconductor Index)(SOX)。

  從圖表分析的角度看,這些指數雖然多數于去年10月突破了一個我認為至關重要的五至十年以來的支撐位,而且盡管自那以后發動了漂亮的反彈,但它們突破支撐位后繼續強勁反彈的事實表明,我們看到也許正是反彈到了強弩之末的典型例子——這種情形往往出現在牛市行將結束的時候。

  當我進一步分析那指和費城

半導體類股指數的相對表現之后,結果尤其表明,對
股票
的需求并非那么強勁——假如我們真的正在進入牛市的下一波,那么股市的需求方本該更強勁才是。這反過來又意味著,一旦出現令投資者感到恐慌的東西,股市就可能遭到相當廣泛的拋賣。

  那什么能讓投資者感到恐慌呢?首先,中東的局勢看起來正在惡化而不是好轉。伊朗的核立場、哈馬斯最近在選舉中的獲勝以及伊拉克不滿情緒的增加,在這樣的形勢下,我相信,如果關鍵之處閃出“火花”,那就有可能爆發成嚴重的危機。

  不管中東出現或不出現危機,我認為未來幾個月內石油和商品期貨價格繼續上漲的幾率很大,到一定時候,分析師將不得不因此調降公司的盈余預期,以反映大多數國家內大多數企業經營成本的上升。

  除了石油和商品期貨價格的上升,利率的走高也可能對股市產生負面的影響。定存單和貨幣市場帳戶的利率的上升,往往會把資本從股市吸引過去,還可能使房市已經出現的放緩趨勢惡化。不幸的是,由于過去幾年

房價持續上升,全美許多地方的投資者已經習慣于凈財富相當慷慨的帳面成長,一旦“我是個成功的投資者”這種樂觀情緒的來源枯竭了,我相信華爾街的市場心態有一段時間也會大為低落。

  最后,從純粹技術面的角度看,也許只要當前反彈失去了能量,就可能引發一輪恐慌性拋賣。上面說過,這場反彈迄今為止的廣度不能讓我感到滿意,我想,至少道指和標普500指數最終將加入其它走跌指數的行列,而不是相反。鑒于當前市場上買進信心的缺乏,如果眼下的強勢指數開始轉跌,我相信一場真正“恐慌性拋賣”形成的條件就已經成熟。

  什么情況下我才會變得看漲起來?要么我所觀察的那些指數也開始創下多年新高,要么出現一場真正的恐慌性拋賣,以結束“擔憂——貪婪”周期的“擔憂”狀態。在影響投資者心態方面,這種周期過去總是,而且未來仍將一直扮演著主要的角色。

  在這些事件發生之前,我相信投資者透過增加現金部位,減少投資股市的比重,可以取得較好的表現;而一旦市場的真正方向變得稍微明朗之后,那些現金可以重新投入股市。

  然而,對于那些一定需要持有股票的投資者,下面是當前環境下本人看好的五支股票:

  BioCryst(BCRX),強力買進上限17美元,買進上限22美元;

  Celgene(CELG),強力買進上限35美元,買進上限42美元;

  Cubist(CBST),強力買進上限21美元,買進上限25美元;

  Martek Biosciences(MATK),強力買進上限32美元,買進上限38美元;

  Nvidia(NVDA),強力買進上限40美元,買進上限54美元。

  (本文作者Nate Pile是投資通訊Nate's Notes的編者,他還管理著Elensius Capital避險基金。透過這支基金,Pile持有文中提到的所有股票。文章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投資者依此決策責任自負。)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