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咨文創造乙醇投資良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6日 20:57 新浪財經 | |||||||||
【MarketWatch康乃狄克州2月6日訊】前幾天,美國總統布希只不過在國情咨文中提到“乙醇”這個詞,一些關鍵期貨和乙醇相關股票便漲起來了。 從許多方面看,這等于為投資者極其明確地指出了下一次獲利的路標,而且有些獲利甚至可能令你喜出望外。
在一般投資者的眼里,如今的乙醇和生物燃料市場有些像是迷宮,一直被視為是高風險的。可是一夜之間,情形大變。由于布?偨y聲稱乙醇可以治愈美國對石油的“上癮癥”,蜂擁購買乙醇相關公司股票和乙醇期貨的現象指日可待。 現在,我們必須弄清楚的是,公開上市的乙醇公司中,許多成立時間較短,很難確定它們到底會是一現的曇花還是長期的贏家。這個沒人知道,而且任何行業無不如此。但有一點很明確,隨著投資者對這種燃料添加劑興趣的增加,有些公司眼下處于遠遠更為有利的地位。 玉米和糖期貨 就我看來,真正立刻受益的是兩種期貨——上周五市場已經證明這一點,那就是玉米和糖。 糖期貨簡直漲爆了。上周五,5月份糖期貨合約達到19美分以上,而且漲勢幾乎沒有減速的跡象。 玉米也是一個受益的商品,因為美國乙醇的最可能來源是玉米——玉米產量高且相對便宜。上周四,5月份玉米期貨合約漲了4美分。糖價的遠期前景將主要取決于南美洲對乙醇的成長需求。 南美洲是一個活生生的樣板。例如,巴西已經表明,乙醇每天可以提供相當于16萬桶石油的能量——這要歸功于巴西用甘蔗制造乙醇的高產量。 種種報告顯示,巴西今年將實現能源上的獨立。有人認為,如果美國取消針對巴西乙醇的54美分的關稅,美國馬上能夠且實際上將會開始從石油能源轉向乙醇能源。 許多人反駁說,乙醇的生產成本高于它所能提供能源的成本。 也許是這樣,但如果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突然削減產量(他們隨時可以這樣做),那么不管乙醇的生產成本是多少,它一下子就會顯得相當便宜,特別是在石油漲到每桶100美元的情況下。 就我看來,那些不看好乙醇以及可制造乙醇的期貨商品(即糖和玉米)的人是短視的。雖然這些期貨也許不會馬上暴漲,但它們的長期趨勢是走高的。我堅信這一點,而且我的投資組合也指望著這一點。迄今為止,我的投資組合已經從低成本玉米期貨和被低估的糖期貨受益非淺。 乙醇相關股票 對于那些仍然抵制或瞧不起商品期貨交易的人,也有不少乙醇相關股票可以選擇。我建議盯住一些規模較大的公司,因為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意味著比同行較好的前景。 有些公司是大家熟悉的,如Archer Daniels Midland(ADM)。它幾乎可以說是乙醇行業的藍籌股,也可能是最安全的選擇。正是由于乙醇業務,這家農產品巨頭的研發部門一直在迅速成長。另一家知名公司是Monsanto(MON),它培育經過改良的大豆和玉米種子,其產品最適合制造乙醇甚至生物燃料。 我喜歡且持有的一支股票是Pacific Ethanol(PEIX),它是一家位于加州的乙醇提煉公司。在本文列出的股票中,這是唯一純粹經營乙醇業務的。許多人知道該公司是因為它從比爾-蓋茲(Bill Gates)得到一大筆資金,具體說是8400萬美元。該公司稱,它計畫擴張業務,到2008年在西岸建設多達五家乙醇提煉廠。 許多分析師,包括我和蓋茲,喜歡這支股票是因為它的位置。其工廠所在的位置,使它比以加州為銷售對象的中西部乙醇制造商具有相當大的成本優勢。 這涉及到運輸問題,因為玉米或任何谷物,運輸成本要比乙醇更低。Pacific正好處在美國駕駛之都的心臟位置,它運輸乙醇的成本很低甚至沒有,而玉米的運輸成本則低得多。 趕快把期貨納入投資組合 乙醇也許只是解決美國能源問題的一個“藥方”,清潔的煤燃料、核能源以及其它替代性能源都可能給投資者帶來無數的機會。 不管乙醇的短期前景如何,國情咨文起碼是一聲棒喝,提醒大家石油輸出國組織3月份集會時石油價格可能上漲。 總統的國情咨文顯然在沙烏地阿拉伯激起了反響。看起來,總統要求到2025年用乙醇和替代性能源取代75%來自中東石油進口的號召,促成了沙烏地阿拉伯駐美大使費薩爾(Prince Turki al-Faisal)的發言,費薩爾聲稱將不得不向布希辦公室詢問“他那么說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如果石油輸出國組織把這視為一個警告,那么石油價格可能上升,而生產乙醇的需要將變得更加緊迫。這對乙醇和生物燃料相關股票及商品期貨來說是極為有利的。局勢似乎在迅速朝著這個方向演變,尤其是糖期貨——看起來價格每天都在創下新高。 過去五年,商品期貨的回報遠遠高于標普500指數的表現。難道現在還不是把期貨這個門類納入你投資組合的適當時間嗎? (本文作者:Kevin Kerr)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