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美股評論 > 正文
 

強生收購Guidant不成 股東反而得利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8日 00:12 新浪財經

  【MarketWatch維吉尼亞州1月27日訊】強生(Johnson & Johnson)(JNJ)收購Guidant(GDT)的企圖也許失敗了,但從我所追蹤的投資通訊的反應來看,強生應該感到安慰才是。

  事實上,如果你贊成這些投資通訊編者的觀點,那么應該感到不安的倒是那家在收購競爭中獲勝的公司Boston Scientific(BSX)的股東。

  對于那些最近不關心財經界時事的讀者,也許先得介紹一下背景資料:從去年稍晚開始,強生和Boston Scientific圍繞著收購Guidant發動了一場艱苦的價格戰。Boston Scientific最終于本周稍早贏得了勝利,同意按Guidant每股80美元——42美元現金外加38美元BSX的股票——收購對方。

  而強生給出的價格是按Guidant每股71美元收購。

  在對強生收購戰失利感到安慰的人中,有一個是投資通訊Morningstar's StockInvestor的編者拉森(Paul Larsen)。該投資通訊的模板投資組合持有強生的

股票。拉森認為,這是一個被忽略的巨大利好:“強生將得到一筆不算太少(按強生的標準)的‘關系破裂’費,而且股權被稀釋的危險也消除了。”

  如果強生收購Guidant,股權會遭到怎樣程度的稀釋?在這樁交易最后確定之前,晨星(Morningstar)已經計算出Guidant的公平價值為每股53美元,遠遠低于強生的出價。晨星表示,假如強生成功收購了Guidant,它將把對強生每股公平價值的估算額從76美元降低至73美元。

  Boston Scientific贏得這場收購戰后前途如何?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同樣可以求助于晨星的投資通訊StockInvestor。有意思的是,該投資通訊模板投資組合中除了強生,還持有Boston Scientific的股票。按說,該投資通訊有理由對這樁交易充滿信心。

  但它沒有這樣。

  該投資通訊的編者認為,Boston Scientific贏得這場收購戰的不利影響要超過強生失敗帶來的有利影響。

  事實上,收購交易達成之后,晨星把它對Boston Scientific公平價值的估算額從39美元調降至28美元,并取消了之前給予該公司的五星評等。晨星還把Boston Scientific的“管理工作評等(Stewardship Grade)”調降至“僅為一般水平(merely average)”,因為該公司的“管理層達成這樁交易的代價過高,而能夠帶給股東的利益卻如此之少。”

  是晨星的評價太過嚴厲?為此,我聯絡了威克森林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專門研究公司并購行為的金融學助教莫勒(Sara. Moeller)。跟她交談后,我的感覺是:晨星并沒有太嚴厲。

  首先,請看她參與的一份研究報告的結論——該研究報告即將在威望很高的學術期刊Journal of Finance上發表。他們發現,從1980年到2001年,并購行為使收購方公司的股東財富累計損失達2200億美元。

  這可是千億美元!

  當然,并非所有并購行為對收購方公司的股東來說都是糟糕的交易,但這種一般性結論表明,壞結果的幾率顯然對Boston Scientific不利。

  其次,透過分析哪類收購方公司傾向表現得最好,而哪類收購方公司傾向表現得最差,莫勒和她的研究者發現,幾乎沒有可以讓Boston Scientific股東高興起來的東西。

  研究者們發現,下面四個因素有助于預測收購方公司達成收購交易之后的表現:

  規模。收購其它公司之后,規模較小的公司表現往往好于規模較大的公司。研究者把“較小的”公司定義為:紐約交易所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小的25%,以及所有其它交易所市值相當的上市公司。Boston Scientific不屬于這個范圍。

  市值。公司市值水平較高的,諸如股價/帳面價值比超過平均水平的,收購其它公司后表現往往較差;而公司市值水平較低的,收購后表現往往較好。標普500指數的股價/帳面價值比不到3,而Boston Scientific的股價/帳面價值比接近5。

  被收購公司的所有權。被收購公司如果之前是非上市公司,收購方公司的表現通常較好。Guidant當然是一家已經上市的公司。

  收購的支付方式。用現金收購的交易,收購方公司之后的表現往往較好。Boston Scientific的交易額將近一半為股權形式。

  注意,Boston Scientific的收購在上述四個方面都處于不利地位。因此從歷史資料來看,幾乎沒有理由押注Boston Scientific未來的股價表現。

  結論?有時候輸家反而比贏家更受歡迎。

  (本文作者:Mark Hulbert)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