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L:轉投資就能活得更好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3日 23:39 新浪財經 | |||||||||
【MarketWatch舊金山12月13日訊】全美連線(AOL)從時代華納(Time Warner Inc.)(TWX)轉投資出來成為一家獨立的公司,會活得更好嗎?全美連線創始人、大股東凱斯(Steve Case)在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周末一篇文章中是這么認為的。 不過這最終還取決于幾方面的因素:誰來掌舵?管理層的執行力如何?全美連線如何為數位內容整合出新的企業模式?如何利用客戶創造的內容來獲利?
其實全美連線成功與否,與是否轉投資沒有關系。 凱斯,這位全美連線的創始人、史上最大并購案(全美連線與時代華納)的關鍵談判者和策劃者,現在卻認為最好對2000年那樁交易來個逆向操作,把時代華納拆分成四家獨立的公司:Time Warner Cable、Time Warner Entertainment、Time Inc.和AOL。 凱斯似乎認為,這種激烈的改變可以把全美連線從束縛了它六年之久的大集團官僚體制下解放出來,有望變得像從前一樣靈活、創新、喜歡挑戰、積極收購。 我們還是面對現實吧。凱斯真正的意思是,如果全美連線成為獨立“交易”的公司,那就可以吸引那些爭相涌向并盲目追捧成長型公司(如Google(GOOG))的情緒化投資者。凱斯坦言他是時代華納最大的個人股東,持股額超過2億5000萬美元。 我同意,如果全美連線成為一家獨立交易的公司,可能會吸引一些情緒化的投資者,但對于凱斯認為全美連線將因此變得更具創新性、更敢于收購的觀點,我卻不能完全同意。 官僚作風 至于全美連線在網路電話(VoIP)和社交網路兩項業務上的落后,凱斯似乎也歸咎于集團公司的官僚作風,因為全美連線本來擁有在這兩方面領先的基礎。 官僚的確是低效的。合并既花費時間又容易造成混亂。當不同公司合并為一個組織時,就會產生利益的對立,老朋友走了,新的友誼和新的環境卻需要去適應,才能百分百專心于工作。 我們都知道全美連線是很有些資產的,凱斯在他的文章中也點明了。但我仍然不明白為什么全美連線不能打敗Comcast(CMCSK),成為最大的寬頻服務提供商。全美連線擁有龐大的訂戶,也不缺乏網路方面的精明,而時代華納顯然擁有且仍然擁有內容。 但如果說全美連線擁有資產而時代華納管理層就應該有更好利用這些資產的見識,那卻是事后諸葛亮。現在誰不知道2004年當Google股價為85美元時就應該買進呢? 假如說過去幾年中全美連線是一家獨立的公司,凱斯會采取怎樣不同的策略呢?他對此并沒有提出實質性的見解。 收購 凱斯說,如果全美連線一直是獨立的公司,它將進行自己的收購,就像1990年代那樣——期間它收購了MapQuest和Moviefone。Dealogic的資料顯示,這兩樁交易均是1999年進行的,當時全美連線在每家公司身上都花費了約5億美元。透過收購,獨立的全美連線可以更好地與雅虎(Yahoo)(YHOO)競爭。凱斯說,雅虎就是用它的股票收購新興創新型公司的。 但獨立的全美連線在喜歡挑戰、積極收購方面到底能有多大的進步呢? Thomson Financial資料顯示,全美連線自2000年起收購了二十多家公司。在它作為獨立公司的最后十二個月里,還收購了廣告網站Advertising.com(4億2500萬美元)、Mailblocks、Wildseed(一家位于西雅圖的無線科技初創公司)、Xdrive(存儲產品公司)。最近幾周,全美連線與InterActiveCorp(IACI)一道投資了Brightcove(一家網路電視技術公司)。 凱斯說,獨立的全美連線可以圍繞核心業務(諸如即時通訊服務)來打造。 事實上,全美連線已經構建了它的核心即時通訊平臺。從2005年4月開始,全美連線一直在測試一個新的即時通訊系統。該公司把它的這項服務稱為Triton,整合了即時通訊、視訊、網路電話和其它功能。 凱斯說,Skype(被eBay(EBAY)收購)和Vonage在網路電話方面干得非常出色,而原本在這方面居領先地位的全美連線反而失去了優勢。凱斯寫道,“全美連線轉投資后便可以把(網路電話)定為優先發展的業務!眲P斯說,時代華納擁有的競爭性業務與此形成了利益沖突,從而限制了全美連線自主開發即時通訊客戶端的能力。 說實話,把全美連線未能成為網路電話領域超級明星的原因歸咎于時代華納內部的利益沖突,我相當表示懷疑。即使是Google、雅虎和微軟(MSFT)旗下的MSN,也因為分心于其它業務而給Skype和Vonage這樣的公司提供了生存空間。 像許多令行業老大哥大吃一驚的新創公司一樣,Skype和Vonage之所以干得出色是因為它們專注于一項服務。就算全美連線是一家獨立的公司,它內部的其它業務也要與網路電話爭搶資源。 凱斯說,全美連線“比任何公司都更早致力于社交網路的建設;而現在這已經成為網際網路行業成長最快的一個領域,這從MySpace(News Corp.(NWS)子公司)和Facebook受歡迎的程度和股價水平不難看出。全美連線沒有理由落后于這些后來者,除非是因為在一家龐大的集團公司底下,新的機會常常被忽視掉了! 凱斯還指出,全美連線原本可以預見到社交網路先行者Friendster的價值,并在該公司于2003年接受5300萬美元的收購要約之前把它收歸自己旗下;那樣一來,全美連線每月的非重復訪客將超過3000萬。 我對此同樣深表懷疑。 入口網站策略 凱斯還批評了全美連線作為入口網站的策略。 今年夏天,全美連線推出了AOL.com。全美連線打算把它的內容提供給透過它接入上網用戶之外的更廣泛受眾,而AOL.com正是這項策略的一個部分。從2004年稍早開始,全美連線就一直朝著逐步開放其封閉網路的方向緩慢地前進。 凱斯對此舉的批評是:綜合性網站的市場價值也許已經到了頂點,“更大的機會可能存在于垂直性入口網站領域,也就是那些提供諸如體育、健康、多媒體搜尋等專門內容的網站! 全美連線的入口網站策略似乎無助于重振正在縮小的客戶群。comScore Networks資料顯示,11月份,AOL.com的非重復訪客為7000萬人,而4月份為7600萬人。不過,凱斯關于垂直性入口網站的主意仍然相當含糊。 最后,凱斯說全美連線可以來一次“蘋果電腦那樣的復興”。當然這是可能的,但這是否意味著凱斯想把賈伯斯(Steve Jobs)請來管理全美連線? 凱斯要求對全美連線進行激烈的變革,拋出了不少宏大的計畫。他提到“領導權”,但他沒有說他心里希望誰來領導全美連線。在Washingtonpost.com上的一次交談中,他說他不想再回到全美連線。 我不是說凱斯的議論沒有任何可取之處,也不是說他沒有理由要求一些改變。他的確說到全美連線是一些“流行網路模式”的先行者,但我認為像他這種地位的人本該提出更實質性的看法。 當然,集團公司的官僚作風可能使全美連線受害,也打壓了時代華納的股價,但轉投資不能解決這些問題,也不能說服我買進時代華納的股票或拆分后全美連線的股票。不管怎么說,如果全美連線一直是家獨立的公司,它的標志性業務會是什么?如果凱斯認為全美連線會成為一家媒體入口網站,那么對于在網站上傳送視訊內容他又怎么看?這些內容是用戶自創的還是有著作權保護的?如果是有著作權保護的,凱斯又認為應該采取那種形式?如果全美連線在母公司旗下不能解決這些問題,那么拆分后能否解決也依然是個問號。 (本文作者:Bambi Francisco)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