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isk:壞消息背后的好消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30日 22:56 新浪財經 | |||||||||
【MarketWatch舊金山11月30日訊】對一家年輕的、快速成長的電腦晶片公司來說,突然聽到行業兩大巨頭宣布它們都將成為自己最重要市場上的競爭對手,這無論如何稱不上是個好消息。 11月21日,英特爾(Intel Corp.)(INTC)和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MU)就是這樣給SanDisk(SNDK)當頭一棒的。那一天,兩家公司宣布:它們將在今后三年內共同投資5
隨后,英特爾和美光又公布了更多對SanDisk不利的消息:它們已經與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 Inc.)簽訂了長期供貨協議。在所謂的NAND技術快閃記憶卡市場上,蘋果電腦是最重要的客戶。 SanDisk的投資者無可奈何,眼睜睜地看著該股(今年那斯達克市場上的明星之一)暴跌了16%還不止。 但是有一位投資者,事實上也是SanDisk的最大股東卻把這個消息視為利好。 Delaware Investments旗下Select Growth Fund(DVEAX)基金的經理人波納維柯(Chris Bonavico)認為,這恰好證明NAND快閃記憶晶片的市場是多么廣闊。 波納維柯說,英特爾是全球最大的晶片生產商,而美光則是美國最大的電腦晶片生產商,如果它們沒有看到巨大的市場機會,是不會投下數十億美元資金的。 “(這個領域)正在形成多級市場,而且規模巨大。”截至9月30日,波納維柯管理的基金把總資產1億8000萬美元中將近8%投資于SanDisk的股票。 SanDisk生產記憶體設備,有些作為獨立的產品出售,有些則作為部件用于行動電話、可攜音樂播放機和數位相機等許多消費電子產品中。 該公司的記憶體晶片可以在電子設備斷電時保存資料,其功能類似于一個小型硬碟機,便于消費者在行動電話、相機、iPods與家用電腦之間互相傳輸數位相片和數位音樂。 波納維柯說,“應用的范圍擴大了,使用這種技術的產品也在增多。” 我問波納維柯,上周SanDisk股價下跌時,他的基金是售出了該股部位?買進了該股部位?還是袖手旁觀?他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的公司有規定,不允許透露最近一個季度進行的交易操作。 不過他的確表示,他的公司在今年頭三個季度中沒有售出SanDisk的任何股票。 本周二,SanDisk股價下跌52美分至51.41美元,差不多收復了11月21日失去的一半點數。該股2005年漲了一倍,而同期那指幾乎漲跌相抵,與年初水平相當。 受益于該股的強勁表現,波納維柯的Select Growth Fund今年以來回報約為18%。 采用NAND技術的快閃記憶卡,價格仍然遠遠高于它正在取代的、許多消費電子產品中的硬碟機,但波納維柯說,隨著產出跟上需求的腳步,這種情況將會有所改善。 波納維柯認為SanDisk今后幾年內營收有望成長一倍,因為“它介入(晶片的)整個生產過程。” 盡管SanDisk與世界上幾家規模最大的晶片生產商簽署了授權協議,其中包括記憶體晶片巨頭三星(Samsung),但波納維柯說,“該公司不是僅僅收取權利金支票而已。” SanDisk不僅設計了它授權的晶片軟體,而且也生產自己的產品,包裝后透過自己的分銷管道進入市場。 例如,該公司與新力(Sony Corp.)簽署的就是分銷協議而不是技術授權協議。新力的記憶棒采用的便是SanDisk的技術。 波納維柯說,透過直接的分銷協議,SanDisk還可以迅速提供處于銷售管道最末端的零售商所需的產品,不管那產品是iPod還是行動電話。 最終,這種分銷管道可能使SanDisk有機會與尋找接近消費者途徑的內容提供商做成交易。 “比方說迪士尼想要銷售電影產品,而SanDisk正好可以提供讓數位內容進入零售商店所需要的途徑。” 不利之處 不過,波納維柯承認,英特爾和美光成立合資公司對SanDisk也有不利之處。 盡管英特爾和SanDisk簽有交互授權(cross-licensing)合約,允許對方使用各自的NAND技術而無需支付權利金,但美光與SanDisk之間不存在這種協議關系。 波納維柯說,美光在與英特爾的合資公司中將占51%的股權,因此,如果美光不同意向SanDisk支付快閃記憶晶片的權利金,訴訟幾乎是當然的解決辦法。 這是因為三星(SanDisk授權的公司之一)是蘋果電腦iPod所用記憶晶片的最大供應商,而據報道英特爾和美光的合資公司也已經與蘋果電腦簽署了供貨合約,因此SanDisk在英特爾-美光合資公司方面肯定要損失一部分權利金。 為了盡可能多得到權利金,SanDisk很可能透過法律手段來解決。 波納維柯說,“那就要打官司了。” 但這嚇不倒他。波納維柯才不愿放棄這支使他的基金今年獲得出色表現的股票呢。 (本文作者:John Shinal)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