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正處于大衰退前夜?
自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大央行[微博]都開啟了貨幣寬松的救市政策,使過去6年來的股票市場,呈現在一片繁榮中。而財政刺激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卻給全球帶來破紀錄的政府赤字開支,非但抬高了資產價格,而且令實體經濟依然處于掙扎之中。
以英國為例,從2009年3月9日起,英國央行開始實行貨幣寬松政策,當時富時100指數在3542點,至今年5月底的高點,漲幅接近一倍。與此類似,美國三輪量化寬松至今,標普500指數漲幅超過200%。
經過6年的牛市之后,英美的股價早已不再便宜,而企業卻因為進口商品價格下滑,被迫需要低價應戰,利潤也因而受損。根據法國投資銀行Natixis的預測,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降為2%。這一接近衰退的增長率,并非正常的周期波動造成,而是由持續結構性問題所致,也就是即將進入“結構性衰退”。而這一現象,目前已在全球各主要經濟體中顯現。
首先,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進入新常態,其經濟增長速度放緩。
而日本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員工“收入分配過度”,表現為實際工資逐漸下降。事實上自2013年以來,日本的平均實際工資增長一直是負數(美國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在1998年至2012年期間,出現了5個顯著的實際工資下降時期(美國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日本公司正努力減少廉價勞動力,這也是“安倍經濟學”留下的后果,包括通貨膨脹都令這種情況雪上加霜。如果工人沒有賺到足夠的錢,就會入不敷出。2014年4月1日,日本上調了消費稅,使得家庭需求驟降,目前的家庭需求只相當于1998年的水平。
即便是增長最快的“新興市場”(除了中國以外),經濟增長也明顯減速,包括短缺足夠的技術工人,過去15年因交通基礎設施短缺,導致電力生產停滯。特別是制造業的增長,自從金融危機V形復蘇后,近期又呈現下降趨勢,使得GDP回落到3%的范圍內。
而對于依靠大宗商品出口的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沙特阿拉伯和其他歐佩克等國家(包括非洲的一些國家),因石油、天然氣、銅、鐵礦石、錫、金和銀的價格暴跌,他們的平均GDP都跌落到2%以下。其中,俄羅斯已進入嚴重的經濟衰退,加拿大遭遇技術性萎縮,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也越來越脆弱,這些資源國的財政收入的基礎,相當一部分是來自大宗商品出口。如果這些國家再通過削減政府開支,努力解決未來的財政赤字,那情況會變得更糟糕,經濟增長將受到進一步打擊。
雖說美國第二季度GDP增長為3.7%,但由于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的崩潰,能源部門作為美國整個工業的重要部分,將拖累和削弱美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因此,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William Dudley)日前表示,加息并不具備急迫性。
最為糟糕的是,歐元區過去兩年增長乏力,GDP增長約為1%,已陷入長期衰退。雖然歐元區正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卻無法拉動和擺脫結構性衰退的情況,太多的債務困境,令歐元區等經濟體將需要進行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去杠桿化,有鑒于其問題的性質,未來會產生更多的流動性過剩。
因此,應該看到,自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大多用貨幣寬松來解救危機,結果使得世界經濟處于寬松貨幣所架構的“虛增長”之中。當警鐘響起,回歸經濟現實時,恐怕將面臨痛苦的時期。
(作者系加拿大皇家銀行風險管理資深顧問)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