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美股 > 巴克萊深陷利率操縱丑聞 > 正文
孫紅娟
全球金融市場一直是歐美的天下,但在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蕭條背景下,一度統治全球的歐美銀行卻被一樁樁丑聞纏身,先是5月份的倫敦鯨事件暴露監管漏洞;緊接著是震驚全球的Libor系列基準利率被操縱,全球20家銀行被調查,涉案金額高到10萬億美元;之后是匯豐和渣打先后被美國監管機構指控有洗錢嫌疑,而且規模巨大。
除了丑聞不斷,業績不佳是困擾歐美銀行業的更深重的問題,尤其原本風光無限、一本萬利的投行業務今年繼續延續去年的萎靡,多家銀行從投行部門開刀大幅裁員。據本報記者統計,美國銀行投行業務收入下滑幅度均呈兩位數。在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尚未見底的情況下,傳統的歐美銀行業如何實現救贖,重現舊日輝煌或者是否還存在這種可能性。
監管遇阻難談救贖
曾經在華爾街投行工作,現在執教于清華大學金融學院的副教授朱英姿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記者,對于丑聞籠罩下的歐美銀行業,并不存在救贖問題,而是如何監管,尤其是如何將監管落到實處的問題。
“現在很多監管方向都是非常正確的,包括對大而不倒的警惕等,但問題是如何落實,危機發生以來,我沒有看到任何在監管上的進步,沒有一點。繼續如此的話,現在我們看到的丑聞仍然會源源不斷!
目前強化監管最典型的有三個新政,美國的多德-弗蘭克法案(沃爾克規則便是其中的一部分)、英國的維克斯規則以及巴塞爾關于提高資本充足率的規定。
其中不管是沃爾克規則還是維克斯規則都強調對銀行業務的拆分,沃爾克強調自營和經濟業務分開,但遭到華爾街銀行的集體反對,本來預計今年夏天出臺更細的規則,但目前進展停滯;而維克斯規則于去年提出,主要是針對英國銀行業特征強調將零售銀行業務剝離,同樣遭遇金融城的集體圍攻,目前仍然生死未卜。
迄今為止,真正起作用的是協會性質的巴Ⅲ關于對銀行資本充足率要求的提高,“只有這種相對半市場化的途徑遇到的阻力稍微小一點,因為沒有強制力,而且是一種跨越國界的約束機制!敝煊⒆私忉。
華爾街道德無底線
Libor等系列基準利率被操作的問題,朱教授回憶其在華爾街投行工作的經歷,“華爾街的道德底線很低的,其信仰的理念就是唯利是圖以及為公司盈利,所以才會出現圈內人集體操作的現象,而且這對那些交易員而言根本不是什么新鮮事情,只是一種操作策略而已。只不過他們在危機期間做得太過分太明顯才招致問題產生。”
Libor調查案的啟動是因為以美國城市巴爾的摩為首的幾個市政府購買了以Libor為基準的衍生投資標的,進而遭受巨額損失才引起美國期貨交易委員會等相關機構的調查,之后就是我們大家熟知的巴克萊等銀行Libor操縱案丑聞被曝光。
“所以如果要去除這些丑聞或者嚴防其他類似丑聞的發生,最重要的就是加強監管,但目前金融行業對政治權力的固化已經非常嚴重,利益已經很難區分,而且這些銀行雄厚的游說能力使得監管落實阻力過大,這也是為何監管政策頻出但看不到任何效果的原因。”朱英姿強調,“而且在特殊時期,監管部門與被監管對象的合謀或者默許也增強了某些銀行肆無忌憚的操縱行為!
美國左翼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就曾表示,華爾街思維以及金融自由化導致分配不均,是當前各種問題的根源。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徹底改變華爾街唯利的邏輯,英美都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現在他們已經度過了2008年的危機,現在再整改面臨的困境太大,所以只能看到問題繼續積累下去,等到再出現一次大危機。”朱英姿笑言。
歐美銀行業難回昔日輝煌
一位外資銀行的財富管理人員告訴本報記者:“金融行業的輝煌基本上結束了,這個行業暴利太久了,應該回歸到平均剩余價值水平;而且以投行為標志,這個行業其實不創造任何實際價值,全球經濟需要回歸到以實體經濟為核心的經濟軌道上來,只依靠虛擬經濟是走不通的。金融行業歸根結底是要服務于實體經濟,如果持續暴利只能導致實體經濟空心化,所以目前的狀況其實有利于整個行業回歸正常!
不過目前以投行業務為代表的蕭條主要是受經濟大環境影響,“隨著經濟環境的改善,銀行目前的窘境會有所改善,但也不會走回到昔日的風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