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核危機后另一個失落十年 日將不再是美債大買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7日 00:42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1年首季投資市場不斷擺動令投資者極易出錯。日本海嘯、北非政局加上中東局勢都令投資者失眠,且不易利用止蝕盤去保護投資項目。踏入4月,局勢能否明朗化?還是繼續在一片憂慮中上升?

  目前恒指PE只有12倍,代表未來恒指大幅下調的機會極為有限,即恒指22000點的支持力十分好,至于有沒有力量打破上阻力25000點又是另一回事。個別股份一旦公布的業績未如估計的好,便可能隨時下調10%至20%,情況很令人泄氣。

  美國樓市不濟令2010年美債利率在4-3.25厘間上落。日本核染污事件可能令經濟出現另一個失落的10年。過去22年,那些到日本股市尋底的投資者們,不知損失多少金錢?未來重建費用可能高達3000億美元。錢從何來?不像新興國家人口仍在精壯期,日本早已進入老人國,靠積蓄過活,日本早已不是動感之都,未來十年,日本再不是美債的大買家了。

  道指自2009年3月9日開始的大反彈至今已有25個月,升幅接近95%。1934年10月透過推出新經濟政策刺激道指上升,至1937年8月結束,共35個月,道指升幅106%。這次道指是否仍有10個月的升市及10%的升幅?歷史雖然不斷重演,但每次劇本都不同。

  改良核電不應因噎廢食

  不要被日本人的表面冷靜態度欺騙而誤以為情況輕微,從美國航空母艦開走及香港政府要求港人離開中可見事態嚴重。日本核染污已達80公里,涉及200萬居民,政府已無力應付,只有叫居民留在屋內,約有50萬災民已無家可歸。許多道路已破壞,工廠無法生產,不少日本人求助無門。

  日本核電廠采用的鈾棒每支重400磅,一旦出事是很難控制的,反之新一代核電廠用的是鈾珠,即把鈾造成乒乓球大小的珠,再以石墨外殼保護,外面充滿惰性的氦氣而非水。如出事,外殼便裂開自動停止核裂變,不像日式核電廠出事后鈾棒本身仍在加熱。新核電廠安全度高很多,只是建造費用亦昂貴許多。

  內地在建的50間新核電廠大都以上述技術興建,和日式舊核電廠不同。我們不應該因為日本核電廠出事而停建,一如飛機出事而怕搭飛機的道理一樣。應該是改良它,減少核染污威脅及提升安全水平,不能因噎而廢食。一如不能因投資股票風險很大而不投資,而應去評估風險及控制風險,例如止蝕。

  其實天然放射占全球總放射量的85%,其余14%來自人類建筑物及醫療方面,只有1%來自核電廠。減少興建核電廠可能帶來更多二氧化碳,對環境破壞更大。目前,全球最大天然核染污地區是印度南部卡拉卡,因土地含大量釷;其次是巴西及蘇丹。

  根據世界核組織研究,這些地區輻射量是東京的20-40倍,但人口不見得受嚴重傷害,因此不用過分大驚小怪。核染污事件后,煤及天然氣用量上升是必然的事。

  日本人最大的缺點是不肯承認錯失,例如至今仍不承認侵華。20年衰退后,日本人仍不肯改變經濟模式,不明白窮則變、變則通的道理。到1980年,美國已將經濟模式由需求推動經濟改為由供應推動經濟。iPhone4便是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黑天鵝”頻現 股市詭變難測

  過去40年,全球400間核電廠所帶來的人類傷亡數字,比煤礦、石油及天然氣等行業為少,但引起的核恐慌每次都十分大,一如空難事件死亡人數比任何交通工具為少,但每次空難發生后都令人震驚。這次核染污事件向全人類顯示日本人的忍耐力及政府的無能。

  自從1997年7月開始,全球的“黑天鵝事件”不斷出現,例如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0年的科網股泡沫爆破、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海嘯及2011年日本核染污事件。經濟周期變得愈來愈短及可預測性愈來愈低,個別股份隨時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升降30%或以上。一般投資者能否適應如此波動的股市?

  由1997年8月至今,恒生指數每年平均只上升2%,代表長線持有股份已沒有意義,但短線投機,風險又極大,因為沒有人在股市見頂時響鐘,同樣沒有人在見底時叫你入市。

  1967年至1997年,在香港欲成為百萬富翁的方法是買樓。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回歸后此路已不通——2011年普通住宅樓價才重返1997年7月水平。

  1998年起,在香港欲成為百萬富翁的方法是投資優質二線股,不是所有二線股都值得投資,但1998年至今,不少二線股升幅實在可人,能提供十倍或以上利潤的二線股比比皆是。上述情況不但在港出現,在美國及日本同樣出現。過去十多年,不少二線股遠遠跑贏藍籌股升幅!例如1998年下半年到2000年首季的科網股,曾為Trader(交易人)帶來驚人利潤,2001年至2007年的資源股亦一樣。2009年初至2010年的消費股、汽車股同網絡股,利潤一樣驚人。二線股已成為投資者的尋寶對象。

  自1971年美元同黃金脫鉤后,財富由努力工作及儲蓄的人士的口袋流向“炒鬼”戶口。忠直及勤奮的人不再受到社會人士尊重,投機及懶惰的人卻坐享其成。貨幣供應上升引發信貸膨脹、百物騰貴,信貸泡沫爆破又引發通縮壓力,然后另一次貨幣供應上升又開始……上述情況一次又一次重演。

  投資變成捕捉何時經濟泡沫化、何時爆破、何時通縮及何時另一次貨幣供應上升的游戲。上一次由1971年貨幣供應大升、1972年百物騰貴,至1973年信貸泡沫爆破時間不足3年。1974年中,貨幣供應又大升、到1980 年才百物騰貴、到1981年信貸泡沫爆破共7年。最近一次2007年10月,信貸泡沫爆破后貨幣供應立即上升、2010年已百物騰貴,至今已進入第4年。

  樓市不振 美經濟未明朗

  戰后至今,美國只出現過一次惡性通脹,那年是1980年,CPI全年上升14%,其余都是良性通脹(即CPI每年升幅都是單位數字),未來美國出現惡性通脹的機會甚微。傳統上在高通脹期,硬資產應升值,包括房地產,這次美國房地產偏偏不升,香港房地產則出現正常反應;軟資產回落,例如貨幣及債券。

  由2007年10月至今,在不足5年內,美國貨幣增加了5萬億美元,刺激金價上升了110%,油價同食物價亦大升并引發不少國家出現動亂。

  債券大王Bill Gross認為:過去10年美國政府如果只是一間大企業已沒有人肯借錢給它。在債券深淵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他決定將美國政府債券全部拋售。

  一般人所說的通脹,可分為三大類:①CPI,即消費物價指數。例如食物、服務收費、租金(在美國以樓價為主)等。②PPI,即生產物價指數。主要反映原材料、工資成本等。③資產價格,例如樓價、股票、債券等。放松銀根首先感受到影響的是資產價格,例如2008年10月,中國政府推出4萬億人民幣救市方案,A股市場立即止跌回升,2009年初內地樓價才止跌回升(通常比股市遲3-9個月才有反應)。2009年3月美國批準QE,美股立即上升、美國債券價格亦上升,但樓價到2009年第3季才止跌。

  2010年全年美國20個大城市只有兩個樓價上升,升幅2%,其余皆回落。表現最差的是賭城拉斯維加斯,約70%小業主變成負資產。樓價不振是目前美國經濟的最大負面因素。

  2003年美國是樓市拉起股市,今天美股已上升25個月,但美國樓市依然不振。在如此低利率下,樓價仍然不振,情況很令人擔心。通常資產價格上升后,廠商便開始增加采購原材料令PPI上升,那時消費市場仍弱,廠商無法把生產成本上升轉嫁給消費者,因此CPI升幅仍不大。

  消費信心來自薪酬樓價

  樓價、股市上升產生財富效應,消費者增加消費令CPI出現較大升幅,銀根開始抽緊:例如2009年8月,中國便減慢銀根上升速度,令A股市場開始下調,通常樓價在股市下調后6-12個月便回落。這次內地樓價至今仍未回落的理由是因為美國推出的QE到2010年3月才結束,接著2010年11月又再推出QE2到今年6月才結束。外來因素令內地樓價保持上升。股市、樓價回落令消費信心下降,廠商開始減少原材料存貨令PPI回落,最后零售商減價促銷令CPI升幅下降。

  內地銀根收緊由2009年8月開始,但十分溫和, 遇上美國在2011年6月前仍是放松,兩國政策背馳導致2010年至今金融市場十分混亂。日本海嘯后,政府大量增加日元供應亦抵消部分中國收緊銀根的影響,例如PPI至今仍未見回落。

  有紀錄以來,美國CPI最大升幅在1980年1月,利率最高在1981年9月,在伏爾克努力下,1982年起美國進入漫長的disinflation期(去通脹期),即利率長期在CPI升幅2厘或以上,帶來債券牛市,美國股市自1982年8月起亦進入牛市。此一大方向一直維持到2001年出現911事件后,格林斯潘同伯南克擔心美國出現類似日式通縮才改變政策。美國進入通貨再膨脹期。2002年起出現商品、債券、樓價、股市皆上升;美國樓價在2006年見頂、股市2007年、油價2008年、債券2009年……

  產品價格升降受供求因素影響遠超過貨幣泛濫。極端例子如彩色電視機自1971年至今并沒有因貨幣供應上升而加價反而跌價、長途電話收費自從香港政府取消電話公司專利權后便大幅回落、去美國的飛機票在過去40年亦甚少加價。

  貨幣因素只令美國通脹率每年平均上升3%(貨幣供應增加扣除生產力上升、余下的便是通脹率)。但事情并不是如此簡單。1990年起的日本,因為國民對前景失去信心,他們將收入儲蓄下來以備不時之需,令日本消費市場陷入負增長。過去20年,無論日本政府增加多少貨幣供應,大部分時間日本經濟仍陷入通縮。1997-2003年的香港亦曾出現過類似情況。消費信心來自①薪金上升;②樓價及股市上升。如兩者皆不上升,即便貨幣供應上升通脹率仍不上升;反之政府采用緊縮貨幣政策,在薪金上升加上樓價同股市上升帶動下(尤其是樓價),通脹率仍會上升。

  中國內地“三廉”失勢

  1978年至2007年,中國內地優勢是擁有“三廉”成本。即廉價勞動力、廉價土地成本、廉價資源。

  2003年先失去的是廉價資源,中國資源無法應付出口需求漸依賴入口。2007起勞動成本優勢漸失去,不少新興國家勞動力比中國便宜。2010年起,廉價土地優勢亦失去。上述情況過去在日本曾發生,在亞洲四小龍亦發生過,今天在中國內地發生是十分自然的事。這些國家或地區取代“三廉”優勢的是“品牌、品質及市場推廣”。中國內地下一次能否成功以新優勢取代舊日優勢?以香港人為例,從手袋、手表、化妝品、電子產品到汽車,有多少是中國內地品牌?現在很多人對中國內地產品的品質沒有信心。

  中國制造業只是一個龐大的代工制度,以iPhone4 為例,富士康2009年利潤率只有5.91%,提供品牌及設計的蘋果公司2009年毛利率為40%,是富士康的6.8倍。2010年內地工資上升,富士康希望提價但沒有議價能力(如加價,蘋果的訂單便轉到其他工廠),只有承擔大部分成本上升壓力,2010年出現2億美元虧損,但蘋果公司2010年毛利率仍是40%。

  為抵消成本上升壓力,富士康只有把生產基地移到內陸更低工資的地方。

  反觀日本、韓國發展初期亦是代工制,漸漸建立本身品牌如索尼、松下電器、豐田汽車,韓國的三星、LG等。今天中國的品牌仍打不開外國市場只能在內地流行,沒有自己品牌的企業就沒有議價能力,如何提升毛利率?這將是今后中國經濟發展面對最大問題。

  2010年度淡水河谷獲利173億美元、必和必拓獲利170億美元、力拓獲利143億美元,分列全球礦業1、2、3 名,反觀中國77家鋼鐵廠加起來才獲利143億美元。三家國際級采礦公司的邊際利潤率達42.45%。中國77家鋼鐵廠邊際利潤率只有2.91%。其中首20家仍獲利,其他鋼鐵廠如果不是白做便是虧損。中國為煉鋼而付出的環境污染代價卻十分大,中國鋼鐵廠面對生產過剩根本沒有議價能力。國有鋼鐵廠不少同時擁有礦資源,問題仍不大,民營鋼鐵廠因沒有礦資源便叫苦連天。

  中國大力發展鋼鐵業,結果賺大錢的是外國采礦公司,自己換回來的只是環境污染。此乃無序競爭下的慘痛代價,亦是中國人一窩蜂投資策略下的惡果,如何糾正?至今仍未知。

  中國政府仍可利用關稅保護內需市場,過去日本及韓國政府亦如此做,但發展出口市場必須建立消費者的信心,即須從品質入手,再透過成功的市場策略去建立品牌,不然中國的企業只能賺5%毛利率,外國企業卻賺40%毛利率。無法建立品牌或市場,中國企業將永遠停留在薄利時代。

> 相關專題: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分享到:
留言板電話: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圖片 含視頻 含投票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