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歐債危機對中國金融的影響不應低估

  ⊙潘正彥

  歐洲主權債券危機跌宕起伏,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也隨之波動。中國經濟受到的影響有多大,需要進一步觀測。而事實上,中國金融政策受到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

  歐洲債務危機影響中國貨幣政策“安排”

  2010年以來,中國金融政策根據中國經濟本身的發展軌跡,從一季度開始就顯示其自身的特點。一季度,在中國經濟出現加速增長(11.9%)時,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性的矛盾也開始明顯上升。為此,中國的貨幣政策正在“安排”逐步退出。

  最為典型的是上調了存款準備金率。經歷了2008年末開始的連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2010年初,中國人民銀行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分別三次(2010年1月18日、2月25日和5月1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率的水平已經接近2008年中期的歷史最高位,以對沖了銀行體系部分過剩流動性,控制貨幣信貸總量適度增長。

  同時,2009年第四季度開始,中國貨幣總量在較高水平運行基礎上開始增速逐步放緩。2010年第一季度。M2增速已連續幾個月保持回落。對此,市場資金流動性趨緊的跡象也開始顯現: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小幅回升。第一季度,非金融性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利率逐月小幅回升。3月份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51%,比年初上升0.26個百分點。實行上浮利率的貸款占比為41.04%,比年初上升4.49個百分點。

  從上面的安排看,如果沒有歐洲主權債券危機的加劇,中國的貨幣政策可以說,正在有條不紊地“退出”。

  但進入5月后,隨著歐洲主權債券危機愈演愈烈,中國貨幣政策的“安排”明顯受到了影響。中國領導人在多種公開場合明確表態,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很顯然,中國貨幣政策的退出“安排”受到了明顯的制約。5月底,在歐洲主權債券危機不斷上升的時候,中國領導人在東京表示,全球經濟受到主權債務風險的沖擊,存在二次衰退的可能,必須密切觀察形勢,做好預防“二次探底”準備。

  即使在中國央行官員的發言中也透露了類似的信息。如,在韓國釜山舉行的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間,有中方人士表示,在經濟刺激政策退出時機的選擇上,“世界各國沒有一致的做法,是根據各自的情況在做”。但“總體上講,大家都要依賴世界經濟,所以要有一個對世界經濟的總體判斷。”

  總之,歐洲債務危機不僅明顯影響了中國貨幣政策的“安排”,而且對中國的相關金融措施也產生了明顯的延緩作用。

  歐洲債務危機影響中國金融市場運行

  歐洲主權債券危機與次貸危機有很多不同,但對全球金融和資金供求產生的趨緊影響是一致的。雖然中國的金融市場仍然存在著明顯的對外分割特點,但是在中國經濟和金融越來越全球化的今天,中國金融市場的資金供求平衡受到外部金融的沖擊已經難以避免。而2008年中國金融市場受到的沖擊就是證明。

  隨著歐洲主權債券危機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市場的資金供求壓力開始“傳染”到中國金融市場。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國外貿順差的外匯盈余的“溢出”明顯,與2008年次貸危機嚴重時十分相似。是否是國際游資的外流?不言自明。加上年初開始的中國貨幣政策的調控“安排”后市場資金收緊的壓力,中國金融市場的資金供求平衡受到明顯影響。

  而歐洲主權債券危機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影響首先在資金面上。在市場資金越來越趨緊的時候,中國央行開始放緩對市場資金的壓力。包括,控制貨幣供應量增速下降的力度。廣義貨幣M2增速同比增長:3月為22.5%、4月21.5%、5月為21%。增速同比放緩明顯小于市場預期,反映中央銀行收緊力度減小。

  同時,為了緩解市場資金壓力,中央銀行對市場資金供應逐步上升。央行已經連續六周實施資金凈投放。5月以來,央行累計凈投放資金5000多億元以上。央行調整公開市場操作結構的意圖,即加大1年以內的央票、正回購操作,降低3年期央票的發行。通過提升短期品種的地位,減少長期資金凍結量,并增加下半年到期資金的數量。央行向市場投放資金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中國央行會針對歐洲主權債券危機形勢的變化,未來繼續在公開市場靈活操作,緩解市場資金緊張的狀況。

  其次,歐洲主權債券危機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中國金融市場的震蕩。歐洲主權債券危機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影響首先是對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由于中國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基本與國際同步,因此在歐洲主權債券危機愈演愈烈、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劇烈波動的情況下,中國的大宗商品市場劇烈震蕩,風險集聚。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走勢仍然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對中國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仍然不可低估。因為,歐洲主權債券危機愈演愈烈后,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又增加了,各種矛盾又會上升。包括西方國家新的巨額赤字、貿易壁壘與貿易逆差、失衡的經濟結構等,決定了世界經濟的復蘇充滿了不確定性。同樣,全球大宗商品消費需求也十分不確定。另一方面,在大宗商品消費需求不確定的情況下,大宗商品“投資需求”仍然不可低估。在全球經濟不確定的情況下,國際資本的流向可能更傾向于流動性比較好,又是相對稀缺的大宗商品市場。當然這種流向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2007年以來的短短幾年,全球和中國的大宗商品市場是幾經“天翻地覆”,風險巨大。顯然,我們很難簡單估計未來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對中國的影響。此外,歐洲主權債券危機導致的全球股市的動蕩對中國金融市場的推波助瀾也不可低估。

  歐洲債務危機可能對中國匯率政策產生長遠影響

  繼次貸危機之后,歐洲債務危機對全球貨幣體系帶來的沖擊是長遠的。因為人們還沒有從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后美元大幅度貶值的“痛苦”和“預期”中緩過來,歐元這個世界第二大國際儲備貨幣竟然在半年不到出現高達20%巨大貶值。甚至有人“預言”歐元要“消亡”。雖然這些人曾幾何時可能也“預言”美元的“消亡”,但畢竟真正受到“傷害”的是整個國際儲備體系及其人們的信心。

  而歐洲債務危機對全球貨幣體系的長遠沖擊對中國同樣也是影響長遠。首先,中國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國際儲備大國。任何國際儲備貨幣的價值變動——尤其是巨幅貶值或升值都會直接“損害”中國的儲備價值。這次歐元兌美元匯率大幅度貶值同樣也直接對中國外匯儲備產生損失和負面影響。我們從中國央行和外管局公布的數據就基本可以了解。由于目前中國約2.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總值在相當長時間內將繼續存在,國際儲備體系的相對穩定、包括結構穩定,應該是應有之義。盡管這次歐元區發生債務危機、盡管我們不斷強調要外匯儲備多元化,但是,歐洲經濟實力和歐元的歷史地位仍然不容低估,其對中國的影響仍然是不容小視。

  其次,歐洲債務危機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影響也是長期的。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發表談話表示,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我國國際收支狀況,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從短期看,歐元危機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人民幣匯率與均衡匯率的差距,為人民幣匯改提供了一個機遇。但是,從長遠考慮,人民幣匯率的一籃子貨幣結構選擇絕不可以忽視包括歐元、日元等非美元世界貨幣。而歐洲債務危機對歐元的長期價值的不確定性上升,對其國際儲備地位的不確定性也上升。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必須考慮這些長期不確定因素。

  (作者系上海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轉發此文至微博 我要評論

> 相關專題: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