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朱周良 ○編輯 劉玉鳳
盡管“欺詐門”漸漸淡出公眾視野,但華爾街大行高盛的麻煩并未就此結束。這兩天,負責調查這次金融危機的專門委員會在華盛頓舉行聽證會,針對高盛公司是否涉嫌干預衍生金融產品價格展開當面質詢。衍生品市場被認為是擊倒AIG等巨頭的罪魁禍首,某種程度上也助漲了金融危機。
高盛否認故意壓價
本周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調查的一大重點,就是想設法查明金融衍生品交易在2008年信貸危機中的角色。
面對調查人員的質疑,高盛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科恩以及首席財務官維奈爾說,公司在2007年及2008年的金融衍生品價格真實反映了市況。調查委員會的一些成員懷疑,高盛是否在故意壓低相關金融衍生品的市場價格,因為高盛之前已在押注次級房貸擔保債券的價值下跌。
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主席安基里德斯質問維奈爾:你們凈放空(資產抵押證券),同時又壓低價格,你們是在創造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嗎?這不是在壓低市價嗎?54歲的維奈爾回答道:“我們從未叫人刻意壓低,我們按市價估價。”
調查組爭論的焦點問題在于,究竟高盛是否在AIG案中扮演推手,抑或高盛只是個有高度風險意識的機構,因此一直致力于按公平價值為資產定價。
2007年時,高盛曾獲得創紀錄的盈利,而其中最大的貢獻來自放空次級房貸擔保證券。高盛當時大量向AIG購買針對這類債券的保險,即信用違約掉期產品,甚至在價格下跌時還向AIG追繳擔保品。最終,AIG因此蒙受巨虧并被迫尋求政府援助。
有市場人士指出,作為高盛這樣的實力機構,的確有能力在2007年時的那樣低流動性的市場中壓低價格,但目前并沒有確鑿證據顯示該公司為了自己的利益刻意壓價。
“欺詐門”的后續
圍繞高盛發“危機財”的爭議已有多時。今年4月份,高盛CEO貝蘭克梵在參議院的小組委員會上遭嚴厲抨擊,因高盛銷售次級房貸相關證券,而該公司的交易員又放空這類資產。4月16日,美國證券與交易委員會(SEC)控告高盛,指控其在次級債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涉嫌欺詐投資者,造成投資者損失約10億美元。
當時SEC的指控是,高盛在銷售一種基于次貸業務的債務抵押債券(CDO)時,未向投資者披露其另一客戶機構對該產品做空的“關鍵性信息”。該案一度驚動了英國監管當局也加入調查。不過高盛否認存在違法行為。
根據上述調查委員會公布的高盛員工之間的電子郵件,為部分較少交易的金融衍生品CDO的價格“可能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與其說是反映市場變化,不如說是預期變化會如此發生。
眼下,美國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正在調查導致這輪信貸危機的原因,并將在12月前向國會及總統報告結果。
華爾街大發“衍生”財
作為一種極富爭議的投資資產,金融衍生品過去幾年一直是華爾街最大的一塊收入來源。最新的統計顯示,包括高盛在內的美國五大銀行,在2009年從衍生品交易中賺取了近280億美元。
據稱,包括華爾街最大的衍生品交易商摩根大通在內的一些銀行已經向投資者提供了相關交易的大概盈利數據,不過,高盛拒絕了美國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讓其披露衍生品交易獲利多少的要求,理由是該行并不把衍生品交易和其他業務區分開來。
上述委員會成員伯恩周四在華盛頓說:其他一些公司在我們提出要求后已經提供了這些數據,但是高盛還沒有,這不僅令人懷疑高盛的動機為何。
高盛首席財務官維奈爾在聽證會上說,高盛沒有辦法把衍生品交易數據和現貨金融產品交易分開。這樣的解釋遭到一些調查人員的高度懷疑。
“你告訴我們不知道從衍生品交易中掙了多少錢,這里沒有人會相信。”一位調查組成員對維奈爾說。“這里沒有人相信你們不知道各類業務掙多少錢,那根本講不通。”
根據美國貨幣監理局上月的報告,截至3月31日,高盛持有的衍生品合約價值總計49.1萬億美元。高盛公布今年第一季總交易收入76.5億美元,2009年該行的總交易收入達到23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