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時代周刊》封面文章介紹了好萊塢著名影星湯姆·漢克斯(Thomas Hanks)出演各歷史時期美國人物的經歷和感受。
與眾多美國人一樣,出生于二戰結束后的湯姆·漢克斯(Thomas Hanks)曾對記憶歷史事實感到厭煩。漢克斯家族與美國第十六屆總統林肯的母親有血緣關系。這也是他在讀書時經常重復著家庭這層關系的主題作文,并由此能得到不錯的成績。在他看來,美國史只是一門強迫學生接受的課程。他很喜歡像《活寶三人組(ThreeStooges)》、詹姆斯·邦德和任何有索菲亞·羅蘭(Sophia Loren)演出的老電影。
然而,從他近20年出演的從《拯救大兵瑞恩(SavingPrivate Ryan)》,為NBO電視臺電影頻道制作的《查理·威爾遜的戰爭(Charlie Wilson's War)》,從《從地球到月球(Fromthe Earth to the Moon)》、《兄弟連(Band of Brothers)》和本月中即將推出的電視系列劇《血戰太平洋(ThePacific)》等作品,漢克斯已成為表現美國歷史的最理想的形象,讓眾多家庭鑒賞了以往歷史的細微之處。
漢克斯現有的美國歷史觀是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混合物,他在作品中對此表現的很充分。他是信仰傳統價值的肯尼迪一派的自由人士。在《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連》中的成功表演,讓他成為NBC廣播公司資深編輯、作家TomBrokaw的作品《最偉大一代》的代言人。漢克斯在訪問休斯敦約翰遜宇航中心時受到了像阿姆斯特朗從月球歸來一般的熱烈歡迎。他已有了著名史學家、作家大衛·麥卡洛夫(DavidMcCullough)作品中的視覺形象,展現出探險者、宇航員和士兵的英雄故事。他在寫實作品上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著名主持人奧普拉·溫弗莉(OprahWinfrey)的程度。
漢克斯對軍人的嚴格訓練、紀律嚴明和認真執行公務的作風很欣賞。他認為這些都對像自己這樣無自我約束力的人很震撼。他就是想要在自己的表演和作品中展現出這種氣概和精神。
但漢克斯參演美國歷史影片的大環境發生了巨變。他最新推出《血戰太平洋》敘述著非常不同的背景。歐洲影院內的二戰影片一直講述著眾多軍隊與明確的敵人進行戰斗的故事,而漢克斯的《血戰太平洋》則在敘述一群孤獨戰斗的人,讓人體驗到美國與仇敵有著本質性差別。這使得該劇很接近當前美國正在進行的復雜的反恐戰爭情形,讓它有一層令人捉摸,深層思考和共鳴的潛在寓意。喚醒公眾意識是漢克斯拍片的目的之一。他認為,需要從更廣層面向民眾解釋太平洋戰爭的動機和曲折性。
另外,讓漢克斯還關注的是今天海外征戰的士兵突然回到家中的心理壓力問題。二戰勝利后的回國士兵在路上要花上數周時間來消除戰爭期間承受的壓力。而今天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作戰的士兵僅用約18個小時就能從血肉橫飛的戰場回到和平安詳的家鄉。這短暫期間沒有給士兵們留出緩解壓力的時間,如同讓他們從嚴寒中突然走到了熾熱的太陽下。難怪有二戰中的傳奇老兵在歐洲影院看完二戰影片后回到美國家中變得瘋狂,用槍抵住自己的妻子當人質。
令漢克斯感到高興的是,《血戰太平洋》最終償還了所欠二戰老兵的一份責任。他不是簡單地將電視系列劇看作開啟歷史,而是希望該系列劇能給美國大眾一個思考美軍當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做出犧牲的機會。他認為自己從開始拍片時就首先想到要讓人們意識到美國軍人能重新進入社會。他們在二戰期間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做出了貢獻巨大,以自己生命換回大多數人的和平。
權威性的歷史紀錄是難覓的,但一度曾是漢克斯消失的興趣已變為一種迷戀。他已成為肩負著讓美國歷史變得生動的使命,使人們對已了解的歷史進行全方位審視,讓人們不僅了解過去,而且要面對今天做出選擇的人物。(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