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美股 > CIT集團申請破產保護 > 正文
■ CIT商貸集團成為美國第一家接受政府救助仍破產的企業■ 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五大企業破產案
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美國中小企業商業貸款巨頭CIT集團1日正式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第一家接受政府救助后仍走上破產法庭的企業。
這宗美國歷史上第五大企業破產案意味著,政府向CIT所注大約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0億元)救助金可能血本無歸,將近100萬家中小型企業的借貸環境愈加不穩定。
CIT走過101年。這家“百年老店”希望年底前完成重組,擺脫破產保護。
兩月“變身”
CIT集團發表聲明說,集團主要債券持有人支持申請破產保護,希望紐約南區美國聯邦破產法院迅速確認破產保護計劃。
這家企業上月向債券持有人提供兩種選擇:接受債轉股,實現債務重組;或者接受集團破產重組計劃,以確保集團繼續運營、負債減少100億美元。大約85%的集團債券持有人參與表決,其中90%支持走破產保護程序。
聲明說,集團進入破產保護程序后會加速重組進程,有望年底前擺脫破產保護。集團計劃今后3年降低現金需求,削減債務規模,盡快恢復盈利。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貸款機構依賴于債權人和客戶的信任,一旦進入破產保護程序,在外界看法中往往形同獲判死刑。所以,這一案例會成為金融機構能否借助破產保護“重生”的試金石。
路透社援引分析師的話報道,CIT若要留住客戶,迅速走出破產保護至關重要。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法學院破產法教授杰克·威廉斯說,信譽是無形資產,對金融機構意義非凡,“一家金融機構處于破產保護狀態時間越長,商業價值流失越多”。
雙重夾擊
CIT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杰弗里·佩克說,他打算今年年底辭職。
佩克2003年進入這家企業后不僅拓展原有業務,還一手建起CIT消費借貸業務,譬如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和學生貸款業務。
但面對金融風暴,佩克難保CIT百年基業。一方面,這家企業眾多客戶受經濟衰退沖擊無力還貸,拖累CIT出現大筆壞賬。另一方面,CIT以債券市場為主要資金來源,受投資者趨于保守影響,資金來源減少。
CIT數月來嘗試種種措施,力圖免于進入破產保護程序。
這家企業去年12月獲得美國財政部大約23億美元救援資金,改為受政府監管的銀行控股公司。
政府今年7月拒絕再次伸出援手。CIT隨即與主要債券持有人達成一項30億美元緊急融資協議。集團債權人和債券持有人上周向這家企業提供45億美元信貸。債券持有人之一富豪卡爾·伊坎達另向集團提供10億美元信貸。
這些努力未能幫助CIT擺脫流動性短缺狀況。申請破產保護文件顯示,申請破產前,CIT集團總資產大約710億美元,負債大約649億美元。
CIT強調,破產保護僅涉及CIT控股公司,即母公司,與CIT銀行等下屬企業無關。
美國政府虧大了
CIT股價2007年一度超過每股60美元,今年10月30日股票市場收盤時跌至每股72美分。
CIT進入破產保護程序后,現有集團普通股和優先股的股權失效。只有當這家企業還清銀行債務和債券投資人債務后,股東才可能收回股本。
美國政府去年12月注資取認購優先股方式,大約23億美元可能有去無回。
財政部發言人安德魯·威廉斯說,政府密切關注CIT破產保護進程,知道“恢復(CIT)優先股和普通股股權的可能性渺茫”。美國《華盛頓郵報》認定,CIT集團成為這輪危機中第一家經政府救助仍然破產的企業。
小企業貸款更難了
佩克聲明:“CIT執行重組計劃,會繼續向中小企業客戶提供資金。這兩類企業依然對美國經濟意義重大。”
作為美國中小型企業最大貸款機構之一,CIT向將近100萬家中小型企業提供金融產品和顧問服務,業務涉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約30個行業。
數名分析師告訴美聯社記者,CIT破產會加劇全美小企業貸款不穩定性,其中小型零售企業所受沖擊尤其大。作為這家商貸機構一大客戶類型,小型零售企業已苦于信貸市場緊縮,CIT破產無疑雪上加霜。危機管理機構伊格爾波恩特顧問公司分析師喬·阿盧夫說,CIT向大約2000家供貨商提供資金。超過30萬家商店靠這些供貨商供貨,其中不少商店正為年底節日購物季籌備做準備。CIT破產可能干擾這些商家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