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成夫
奧巴馬終下決心,提名明年1月31日任職到期的伯南克連任美聯儲主席。終于使伯南克獲得重建美聯儲信譽和證明自己的機會,避免成為近30年來第一位只任一屆的美聯儲主席,可說是伯南克的個人勝利。同時,這還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央行獨立性理念的力量。
面對危機,伯南克掌舵的美聯儲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法定權力,大膽采取了各種非常規措施,包括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創設了五花八門的貨幣政策工具,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讓美聯儲直接行使商業銀行的職能,向金融市場大量注入流動性。正如奧巴馬所言,盡管美國經濟距全面復蘇尚遠,但目前經濟狀況已有所好轉。而伯南克功不可沒,即使伯南克對次貸危機反應稍顯遲鈍,但是其后的所作所為,至少可以證明伯南克是稱職的主席。奧巴馬自然明白臨陣換將的危險,因此選擇讓伯南克連任,盡早決定消除因美聯儲主席更換帶來的不確定性,無疑是個明智的決定。
美聯儲雖然號稱“最獨立”的央行之一,但是所謂獨立性也只是相對的,美聯儲主席由總統提名任命,必然要受制于政治因素的影響。金融危機發生,格林斯潘落下神壇,美聯儲信譽大受打擊,地位已大不如前。在危機中,美聯儲購入資產的潛在損失,最終需要由納稅人承擔,因此引來政府和國會的“關心過問”在所難免。尤其信譽的損失必然帶來獨立性的不穩。但是不管如何,央行獨立性的缺失極易導致災難性通脹,所以哪怕美聯儲不再那么可靠,但是維護央行獨立性理念的力量在美國還是很強大。這也是為什么美國的經濟學家會聯名呼吁政府和國會減少對美聯儲干預的原因。伯南克一再強調捍衛美聯儲獨立性的決心,其實也多少借此達到了個人連任的目的。
伯南克連任,甚至對于中國來說也是有益處的。從歷史經驗看,美歐等國央行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控制通脹方面已有一定的建樹,同時也正因為央行具備獨立性,美歐等國央行雖然大量購買國債,但是金融市場反映的通脹預期卻比較穩定。相反,在一些新興經濟體,卻出現對通脹預期歇斯底里的反應,央行欠缺獨立性無疑是一個重要根源。此外,作為研究大蕭條和通脹目標制的學者,伯南克控制惡性通脹的決心還是讓人放心的。這些都有助于通脹預期的穩定。未來,如果能夠有效控制通脹,美聯儲將不至于大幅加息,我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的賬面價值以及美元資產的購買力都會有一定的保障。假設換個人如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薩默斯任主席,那么美聯儲獨立性恐怕就更加難保,我們對于美聯儲債務貨幣化擔憂無疑會更甚。
未來,伯南克面臨的挑戰一點都不輕松,經濟復蘇尚不穩固,非常規貨幣政策退出策略雖然已做好技術準備,但時機選擇仍需要小心謹慎。所謂央行獨立性,只能是建立在自身良好信譽的基礎之上,是在歷史經驗教訓中,經過多年苦心經營建立起來的,并不是理所當然的。從這個角度看,萬一伯南克再次搞砸的話,美聯儲的獨立性就真的岌岌可危了。
(作者系廣東商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