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美國銀行公布2009年第一季度業績。19位華爾街分析師對美國銀行的盈利預計是每股盈利0.05美元。
至此,美國主要六家大銀行除摩根士丹利外已全部公布了業績。
其中,高盛本季度凈盈利18.1億美元,每股盈利3.39美元;JP摩根本季度凈盈利21億美元,每股盈利0.4美元;花旗集團第一季度虧損9.66億美元,每股虧損0.18美元,大大低于之前預計的虧損0.30美元(在支付優先股股東的股息之前,花旗集團甚至是盈利的——16億美元的盈余)。
剩下的唯一一家大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將于4月22日公布一季度業績。分析師們的預測是,摩根士丹利將每股虧損9美分。不過,不知道它會不會像前幾家同行一樣,給大家一個驚喜。
綜合銀行業中排名第四的WellFargo最早公布一季度高達30億美元盈利的業績,曾經一度讓美國銀行業指數單日上漲6%。
然而,市場并未給這些大幅“改善”盈利的大金融機構們好臉色。高盛宣布大幅盈利后,第二天股價狂跌10%以上,從4月13日收盤的130美元直跌到115美元;JP摩根公布大幅盈利后,股價僅在33-34美元左右波動;花旗集團公布業績后,當天股價從4美元跌至3.7美元,全天下跌近10%左右。
為什么高盛、花旗會遭到華爾街的拋售?JP摩根也沒有受到追捧?
“理由很簡單,華爾街的聰明人是很多的。很多簡單的會計花招(如高盛),大家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來,它們股價大跌是正常的市場反應。”美國Metropolitancapitalstrategies公司CEOSharonSnow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整個銀行業肯定沒有到底!
高盛的日歷:消失的一個月?
對于大部分非職業投資者來說,一個小小的改動,可能不會引人注目。但是所有的機構投資者,都發覺了在高盛公布的季報中的一個小小花招。
按照高盛傳統的財年習慣,是到該年度的11月為止。也就是說,2008年12月是2009年第一季度的一部分。但是從今年開始,高盛的財年從2009年1月開始計算,悄無聲息的丟了一個月的業績。
而2008年12月,高盛稅前的虧損就達到13億美元,稅后凈虧損也達到了7.8億美元。如果將12月份計入一季度,高盛的盈利是否還會高達18億美元?
針對公眾質疑,高盛的官方解釋是,高盛已不僅僅是一家投資銀行,而是一家綜合性的銀行控股公司,獲得了零售銀行的牌照,因此需要改變其財年起始日期。
但是,對于那個“不幸被丟失”恰巧又虧損了13億美元的月份,高盛官方并未給出具體解釋。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業績增長最高的,是其享有盛名的固定收益、外匯及大宗商品交易(FICC)部門。據季報數據,一季度高盛在這塊的營業收入高達65.6億美元,比去年四季度增長了34%。高盛指出,是大量客戶帶來的交易活動,讓高盛賺了很多錢。
當然,對于從年初到現在漲了42.9%的股價,聰明人充斥的高盛也善加利用,利用相對高位的有利時機,在公布業績的同一天,以每股123美元的高價,發行了50億美元的普通股,以補充自己的核心資本(TCE)。
同時,利用“大好”形勢,高盛還趁勢為員工們謀福利,將其薪酬和福利提高18%——理由是營業收入和業績都提高了。
華爾街有位分析師指出,高盛曾經在去年裁了近3000名員工,現在又加薪,一增一減,高盛的員工“其實在今年第一季度增收了近25%”。
當然,高盛還給“親愛的股東們”慷慨地發放了紅包,花120美元才能買到一股高盛普通股的股東們,每股可以領到0.35美元的分紅。
JP摩根:大賺特賺的固定收益交易部門?
JP摩根的優異業績也頗有可琢磨之處。據季報,其一季度的21億美元盈利主要來源于一個部門——投資銀行部門。該部門本季度的利潤是16億美元,占JP摩根盈利的2/3強。
據季報數據,JP摩根投行業務中的收費業務上升是盈利增長的部分原因,這部分收入比去年年底上升了近14%;債券承銷業務是驅動業務增長的另一原因,比去年大漲了63%。
但是,固定收益部門的收入增長才是最大的,比起去年的4.6億美元,本季固定收益部門的收入增長90%,達到49億美元!一舉占到投資銀行部門業務收入的一半以上。
面對這一驚人“爆發式”增長的業務,在季報中,JP摩根僅含糊其詞說,固定收益部門的利潤大增,是因為在“信用產品交易、新興市場和利率產品、外匯產品獲利,另外,結構性債務市場上有4.22億美元的盈利”。
也就是說,是固定收益部門的交易員們在2009年1月份大賺特賺,才讓JP摩根的業績如此“優異”。但是JP摩根并未透露進一步的詳情,有多少是自己的交易員們在市場上斬獲的,又有多少是由客戶所帶來的。
但是,連JP摩根的CEOJamieDimon也在業績會上說,這樣的成績“是不可持續的”。
花旗減虧:同樣的故事?
花旗集團的季報也可以看到跟高盛、JP摩根一樣的收入增長,而且增長同樣發生在固定收益部門。該部門屬于花旗的機構投資者集團,本季度該部門的營運收入高達72億美元。
跟JP摩根幾乎一樣的是,花旗也在固定收益業務上大賺。花旗銀行指出,固定收益業務上47億美元的收入是因為“強勁的交易業績,因為高波動性和高波幅創造了巨大的交易機會”。花旗指出,是因為看到市場上的機會,客戶蜂擁而來。
幾乎與高盛、JP摩根一樣,花旗也在“利息產品、外匯產品和信用產品”上獲得了強勁的收入。
同時,證券市場業務也給花旗帶來了巨大的收入,高達19億美元的收入比上一季度增長了94%。
不久之前被放松的OTTI(非暫時性減計,FAS115)會計準則,也給花旗集團帶來了一定的收益;ㄆ旒瘓F指出,OTTI會計準則的放寬,使得花旗可以有一筆稅前6.3億美元的減記不需要執行。這筆沒有執行的減記,雖然不能算進收入項上,但卻可以算進留置盈利里。在扣除稅收后,該筆沒有執行的減記為花旗增加了4.13億美元的盈利。
同JP摩根一樣,花旗集團CFO警告,因為第一季度的資本市場特別強勁,所以從機構投資服務業務上獲得的收入,同樣是“不可持續的”。
AIG的犧牲?
高盛、JP摩根以及花旗在固定收益市場上的大規模收益上升,主要的原因是2009年一季度資本市場的復蘇使交易活動上升所帶來的營收增長。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五大投行減少到了僅有兩家獨立投行。尤其是雷曼兄弟的消失,無形中競爭對手少了很多。”Huntington公司首席投資官PeterSorrentino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這樣指出,“所以,JP摩根在固定收益市場上就會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事實上他們在債券承銷上的收入就在增加,因為今年企業債的發行確實是在增加!
但是,此外還有一個市場傳言許久的意外因素——美國國際集團(AIG)的倒下所帶來的額外收益。不過,該傳言至今缺乏AIG官方的具體數據支持。
事實上,很多人都在懷疑,是AIG大規模關閉結構性信用產品合同,以及大規模向其交易對手賠付合同損失,造成了美國銀行業的業績大增。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華爾街資深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說,“AIG大規模關閉手上的衍生產品合同,向歐洲的銀行業和美國的銀行業賠付了很多錢。其中向歐洲銀行業所支付的賠付款項,甚至還要超過美國銀行業!盇IG是這位華爾街資深人士的諸多客戶之一。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另一位市場人士的證實。在美國金融圈享有盛名的網上雜志“seekingalpha”上,一位羅姓“深喉”發表文章指出,AIG支付了大筆賠償金給其交易對手,其中,“給高盛的就高達19億美元”——這幾乎等于高盛本季的盈利。
在高盛的業績發布會上,有分析師問,AIG支付高盛的賠償款項有多少?
高盛的CFO直截了當回答,在2009第一季度,AIG給高盛帶來的影響“接近于零”。但對于去年12月,AIG是否賠給了高盛相關款項,高盛并未正面回答,因為這并不包含在第一季度的時間范圍里。
“其實市場上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懷疑,包括我。但是大家都無法查找到具體的數據是多少。”PeterSorrentino這樣說。
金融危機第二波的侵襲
雖然貌似業績不錯,春天不遠,但對于美國銀行業來說,壞日子還遠遠沒有走到頭。
未來還有兩個最具殺傷力的“定時炸彈”——節節上升的消費信貸壞賬(包括信用卡壞賬)與商業房地產貸款的“再融資”問題。
在一季報中,JP摩根在信用損失上的減記高達100億美元。有大量消費金融業的花旗集團,也在報告中花費了相當長的篇幅來討論消費信貸的壞賬問題與信用卡壞賬問題。
花旗集團CFONedKelly指出,本季信用成本增加44億美元主要就是因為凈信用損失36億美元,以及貸款壞賬撥備達到7.5億美元左右。花旗為消費者信用業務而準備的儲備資金已達到了243億美元。
另外,商業房地產也日益成為壓在美國銀行業身上的一塊石頭。據公開數據,今年將會有近3000億美元的商業房地產貸款到期,需要再融資。
對于這些動輒擁有十億以上美元貸款的大型客戶,銀行完全處于被動狀態。因為一旦這些客戶資金鏈斷裂,將會造成銀行業十億甚至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對于花旗和富國銀行來說,僅有數百億美元的核心資本金,已經無法再次承受這樣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