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風暴吹亂了英國就業市場。 得到一份僅達到政府時薪底線的工作甚至也變得可望不可及。可以說,受到危機沖擊最大的,正是很多靠著微薄薪資 過活的老百姓。
早報記者 吳挺 發自倫敦
倫敦當地時間29日凌晨,緊鄰著名的海德公園北部、距離地鐵中央線“皇后大道”站不到1公里的Blakemore酒店里,28歲的斯里蘭卡裔小伙子阿倫還在他的筆記本電腦上一遍又一遍地設計著理想的動畫人物形象——他說他的理想就是有朝一日為電影做設計——以此打發著漫長的守夜時光。
“去年5月份大學畢業之后,我原本打算在這家酒店里做4個月就離開,因為我討厭這份工作,但直到現在我還沒找到別的工作。”阿倫一邊繼續手中的活,一邊和早報記者聊著,臉上掛著無奈的微笑。“這里的人都告訴我,有這份工作就不錯了,而且我也干得很好,讓我繼續干。的確,我得生活,得養車,早知道今年經濟狀況這么不好,我就不買車了——那是我大學畢業時送給自己的禮物,我是家里唯一的大學生。”
事實上,阿倫操心的事情,也是本次G20峰會各國領導人最關心的話題,本屆峰會主題之一就是“就業”。
有工作 就算幸運
阿倫的父母因斯里蘭卡內戰舉家逃離到英國倫敦,并在這里生下了阿倫。
阿倫一人身兼酒店行李員、接待員、前臺經理多個職位,可以聽懂法國、意大利、俄羅斯客人的簡單語言。工作不到一年,老板就讓他負責酒店的日常事務,管理其余4名員工,他對酒店的難處表現得異常的大度。“酒店總共130間房子,一年四季幾乎每天都是滿員,但仍然很難。對,它是在掙錢,利潤卻越來越少,成本越來越高,水、電、暖氣都在漲價,所以我們這里原本的5名全職工作人員,現在裁掉了2個,剩下的3個人壓力更大了。”這是阿倫的第一份長期全職工作,他每小時掙6英鎊,只比英國規定的最低標準5.73英鎊時薪高出一點點。
即便如此,對于沒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而言,阿倫眼下能夠擁有一份工作或許還算幸運。
據英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協會(AGR)提供給早報記者的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英國提供給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崗位遭遇了2003年以來的首次下降,跌幅為5.4%,而英國銀行業預計大規模裁減28%的崗位。報告指出,即便是獲得了一份工作的畢業生今年也會面臨一個失望的消息,即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在今年維持2008年的25000英鎊/年,是近年來首次未實現逐年增長的目標。
金融業關閉招聘大門
不過,對于這一數據,倫敦城市大學職業和技能發展中心的主任馬蒂尼利告訴早報記者,應屆畢業生就業崗位5.4%的降幅相對于非應屆畢業生求職市場而言簡直是“堅挺”太多了,而且她也否認“大學生高失業率”的提法,說英國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仍比其他人群高3倍。“就業服務中心一直對畢業生提供針對性的就業支持,確保城市大學的學生在競爭日趨激烈的職場上準備充分,譬如幫助他們修改簡歷以及準備面試等。”馬蒂尼利說。
遭遇最大打擊的大學畢業生或許要數經濟學專業的。“在今年倫敦政經學院畢業生收到的就業中心‘企業招聘清單’中,幾乎沒有金融行業的職位。”一位政經學院的畢業生這樣告訴早報記者。在往年,以經濟學聞名英國乃至歐洲的倫敦政經學院,是世界級大企業每年必然鎖定的后備人才“淘金地”。
許多學生通過公司網站上(職位)申請系統獲得的答復是“迫于經濟形勢,今年沒有招人計劃”,干脆而冰冷的話語尤其令寒窗苦讀的異國學子陷入深深的苦悶。
5年前,在清華大學王牌專業土木系念完本科之后,成績不錯的華人學生趙蒙決定到英國威爾士Cardiff大學深造,當時,這所學校土木專業的排名在全英居首。時光荏苒,就在即將要完成博士論文,試圖憑借一份“戰績赫赫”的學業履歷在這個歐洲強國扎下根時,象牙塔中苦心鉆研了多年的趙蒙才發現,并不是自己不夠優秀,而是千軍萬馬難過獨木舟。
“我申請的幾家建筑結構設計的大公司,即使手里有著(倫敦)奧運的項目,在英國還是最盈利的,依然在上個月大裁員。”趙蒙通過電話告訴記者,“連英國2008年傭金收入最高的工程顧問公司Atkins,也裁了260人,當然規模并不是很大。”
不接受減薪就裁員
非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環境更加緊迫。“世界經濟低迷的下一個階段正日漸突現:即全球工作危機,”英國最著名政經雜志《經濟學人》日前斷言。報道稱,即便不是最悲觀的預測人士,也認為眼下的經濟低潮已接近“大蕭條時期”的嚴重程度:1930年的那場噩夢令美國經濟縮水超過1/4,導致1/4正值工作年齡的人群失業。1/4,在那時等于2100萬人。在眼下的英國,人們更害怕聽到200萬這個數字。就業及退休保障部部長麥克納爾蒂早前預計英國失業人口截至今年1月底恐達200萬。在2009年,這一數字可能沖破300萬。
英國劍橋郡的出租車司機老約翰森最近總是一大清早就開著車出門,因為眼下的生意越來越清淡。“到下午2點多,才拉到一天里的第三個客人。”老約翰森和記者聊了起來,“跟以前比,現在是工作量加倍了,但收入減半了。”盡管只是5英鎊的短途生意,但老約翰森又是陪著聊天,又是很紳士地幫記者拉開車門。臨了,他還透露了一個自己的小秘密:“我還考過廚師證,但誰會雇用我呢?”
倫敦金融城一位銀行界人士向早報記者透露的消息更為直觀:“現在金融城內大公司的普遍做法是,先通過工會向員工發一封信件,詢問員工們是否愿意多休息一天,這一天不發工資,或者就直接休息三個月,期間不發工資,如果這個提議獲得70%的員工贊成,那么公司就執行這一決定。但如果通不過,公司就裁員。”
加劇排外風險
高失業率不僅僅是經濟問題,同樣是政治的噩夢。勞動力市場的疲軟意味著排外風險的加劇。英國《金融時報》/哈里斯最近進行的聯合民調結果顯示,在移民和聘用外國員工方面出現了社會緊張的風險。調查顯示,79%的意大利人、78%的英國人、71%的西班牙人、67%的德國人以及51%的法國人支持讓失業移民離開所在國的提議。
倫敦金融城內一位宏觀經濟學專家告訴早報記者:“金融城內的國際化程度非常高,70%是外國公司,而目前失業的大多數是外來人員,而非英國本土職員。”另有獵頭公司預測,倫敦的失業情況在放血結束前可能會達到10萬個,這一數字包括了所有后勤支持員工,最終可能只有2萬人會重新找到類似的工作。
對此,阿倫體會頗深。“許多歐洲人來英國工作,導致就業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許多像我們這樣土生土長的人找不到工作,因為這些外來人做一樣的工作,但工資要求更低,老板們當然會用他們。”阿倫說,“譬如我們酒店就請了波蘭人做臨時工作。”
時間到了29日凌晨3點,阿倫仍在擺弄他的動畫設計,整座酒店只有他和另外一名同事看守,因為要在所有環節為老板節省開銷。“不論做什么,都要做好。我總是先把事情設想到最壞,如果結果比我想得好,那對我而言就是‘額外獎勵’。”他說,“我(的情況)已經不錯了。這里還有一名男同事,每天要做3份工作,酒店下班后,還得到tesco超市去換貨架商品,之后還得到一個雜貨店去卸貨,搬蔬菜。我不是在抱怨,我覺得自己身體健康、還活著,一切都挺好,這里工作的唯一問題可能是自己缺乏社會時間,因為這里的工作時間很長。”
阿倫告訴記者,他最大的夢想就是為電影做設計,做制片人。不過眼下,他最大的目標是還清汽車和房屋貸款。他33萬英鎊買下的房子10個月內跌了45000英鎊。“還是現在掙得太少,甚至比我16歲做兼職時還掙得少,那可是12年前的情況。”阿倫說完,又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