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朱寶
1月9日,香港金管局公布了對“分銷與雷曼集團公司相關的結構性投資產品”報告。
報告就銀行業和證券業的監管、仲裁機制、信息披露,還有銀行現行的銷售結構性產品的框架,以及金管局對雷曼迷你債的調查情況等。其中,對零售證券業的監管比較惹眼。
報告中金管局建議,該局應加強與證監會的協調及聯系,確保認可機構及經紀行遵守一致的業務守則。比如,目前“一業兩管”的現狀,確保了認可機構的規管標準,但雷曼迷你債事件卻暴露出問題,在要推動執行監管時,因“一業兩管”的復雜性,投資者起初都不知道該向哪個部門投訴。
“一業兩管”指的是證券業務分別由金管局與證監會兩個部門共同監管。
在報告中,金管局建議把所有認可機構業務都納入金管局的監管范圍,并提出,應授權予金管局向提出申請的機構發放牌照,并制訂證券業相關標準,以及調整及制裁(包括公開譴責及罰款)等權力。目前,證監會擁有這些權力。
金管局認為,這樣做能讓金管局保持其對認可機構活動的全面了解,并盡早掌握可能會威脅到認可機構安全的事件,避免同時面對多重監管麻煩。
金管局提出,建議繼續準許認可機構從事證券業務,包括向零售投資者分銷產品,但要確定與傳統的業務清晰劃分,并指出目前認可機構分銷不同種類的財富管理產品,全都受到金管局的監管。
報告認為,若有建議認為應由證監會去監管證券產品,認可機構的零售財富管理(及私人銀行)業務“一業兩管”的結構性問題,仍無法得到解決。
對于金管局長達83頁的報告,香港各界人士看法不一,有媒體報道稱,金管局認為是“一業兩管”導致此次雷曼“迷債”事件,但其實主因是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而“一業兩管”只是雷曼事件后續追述中遇到的問題,即使原因在于證券行的違規銷售,“一業兩管”也未必能解決好因雷曼破產而產生的問題。
除香港金管局外,香港證監會也就雷曼事件向香港政府提交了報告,但證監會與金管局在雷曼事宜上的看法不同,證監會認為應實施“雙峰模式”。
據了解,所謂“雙峰模式”,是指由證監會負責保障在銀行購買投資產品的客戶,而銀行的營運風險,則由金管局負責監察。這意味著證監會對銀行業將有更大的發言權,連銷售投資產品的銀行職員也將納入證監會的管轄范疇。
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日前出席公開場合時,便曾提出香港應該要考慮采用“雙峰模式”。
證監會在報告中提出,可以仿效英國設立超級監管機構,或實行雙重監管制度,其中,一間機構負責系統風險及主要機構審慎監管,另一機構則負責產品披露及中介人守則;又或對現行監管制度進行微調。
匯豐銀行執行董事王冬勝出席酒會時對記者表示,他反對銀行業務同時由證監會及金管局監管,認為按現時單由金管局監管較合適。
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則表示,對應否成立超級監管機構抱開放態度。
對于這兩間機構遞交的雷曼調查報告,曾俊華稱已要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立即跟進有關報告內容及建議,分階段檢討及落實措施。
曾俊華表示,首先會聚焦完善現行規管及投資者保障措施,包括引進新的或調整現行金融產品批核銷售、資料披露,以及中介機構業務營運及操守規管的指引。其后,會處理完善規管架構等結構性檢討,及其他須透過立法或修例方式實行的措施。
陳家強也表示,會以“先易后難”的方式盡快落實部分成熟建議的項目,這類建議并不涉及法例的修改,如完善產品的披露要求、銷售制度以及投資者的教育。并表示,銷售結構產品的章程建議可于咨詢后立即進行,有關中介人銷售守則所涉及風險披露亦可盡快進行。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