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時
雷曼迷你債券事件給香港金融界帶來的沖擊尚未平息。監管部門提交的調查報告或推動香港銀行業分拆理財業務成立獨立公司,并將后者交由香港證監會直接監管。
昨日,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官員向《第一財經日報》證實,香港證監會和金融管理局(下稱“金管局”)近日已就該事件各自完成一份報告,并提交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天在出席一場研討會時表示,金管局報告中有提及“一業兩管”問題,但他并未透露金管局提出了何種政策建議。
所謂“一業兩管”,即目前在香港銀行業,金管局負責監察銀行經營,但銀行銷售的投資理財產品,卻不在金管局監察范圍;證監會負責審批銀行投資理財產品銷售文件及市場推介資料,但是在相關產品推出后,證監會卻難以有力監督銀行方面的銷售行為。
招商證券(香港)董事總經理溫天納指出,之所以這次雷曼迷你債事件影響大,是因為在“一業兩管”模式下,銀行發行的投資理財產品成了一個監管“真空地帶”。
金管局發言人向本報介紹,就雷曼迷你債風波,金管局仍在進行相關調查,有關報告內容不對外公開。根據該局最新統計,截至去年12月24日,總共收到19699宗投訴,其中完成登記及確立投訴細節的有19278宗,完成初步評估報告的有18282宗,目前仍在調查的有4346宗。
銀行業務分拆之辯
官方尚未向外界披露有關報告的內容。但是香港《經濟日報》在上周末(1月3日)披露,香港證監會和金管局提交的報告內容足以震撼香港銀行業,因為兩個機構均提出了針對“一業兩管”的建議,要求銀行將其投資理財業務以獨立公司形式分拆出來,交由證監會直接監管,而金管局則負責銀行的傳統業務以及儲戶的利益。這樣可以解決當前的“一業兩管”困境。
對于分拆業務傳聞,香港各大銀行的代表們目前尚沒有正式回應。
恒生銀行總經理兼投資及保險業務主管馮孝忠昨天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自己還沒有聽說有關傳聞,如果真正要實施這種政策,可能會面臨許多技術上的問題。
溫天納也認為,銀行業分拆業務面臨巨大的技術難題,包括人員配置與業務分配等,而且分拆可能預示著銀行未來會喪失證券業務功能,這與當前的金融融合形勢是相違背的。
“我建議銀行的理財業務以后可以明確歸由香港證監會監管,而金融管理局仍然負責傳統的銀行業務,這樣會更清晰一些。”他說,“當然,如果政府能成立一個效仿英國的超級金融管理機構,對于整個市場的監管會更富成效。”
由于理財業務已經成為許多銀行的利潤來源,業界預計,如果強行推動銀行業分拆理財業務,可能會受到銀行業的抵觸。有銀行業人士評論認為,向銀行購買產品的零售投資者,大部分也是它們的儲戶,兩者的關系很難僅僅通過分拆公司清楚地劃分。而且就算銀行可以分拆業務,這個新企業所承擔的信譽、業務操作和其他風險,是否和銀行完全無關,這些也均需要作出詳細研究。
任志剛贊成統一監管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昨天接受采訪時,對銀行業務分拆的報道諱莫如深。香港證監會發布的公告稱,提交的報告主要分析了現行的金融市場監管架構,并指出了若干在香港銷售金融產品(包括迷你債券及其他結構性產品)的具體監管事宜。報告同時提出若干修訂建議,供財政司司長加以考慮。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天則認為,隨著科技信息的發達,銀行的業務會不斷衍生發展,統一監管將有利于管理,從長遠來看是正確的方向。不過他同時稱,銀行之外的金融機構,如證券公司也會出現違規銷售個案,倘若證券業務統一由一家機構監管,同樣也會引發新的“一業兩管”問題。他聲明,金管局對有關政策并沒有既定立場,需等待政府小組委員會研究后裁決。
至于未來香港是否需要成立“超級監管機構”,任志剛認為還要進一步研究,因為目前即使設有超級監管機構的國家,同樣也發生了雷曼迷債問題。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