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從投行到銀行控股公司 高盛大摩三月轉型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4日 01:52  21世紀經濟報道

  史進峰 任雪

  次貸危機爆發后,申請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已成為美國金融機構擺脫流動性困境的“救命稻草”之一。

  美國時間12月22日,美聯儲(FED)正式批準CIT集團(CIT Group Inc.)——一家公司名酷似花旗集團(Citigroup)的美國金融服務公司——銀行控股公司轉型的申請。

  CIT集團是次貸危機以來,繼高盛(Goldman)、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后第四家獲準轉型的美國金融機構。

  對于高盛與大摩,三個月前的匆忙轉型,僅是為了獲得政府救助的權宜之計?

  “高盛作為投資銀行存在了139年,而作為銀行控股公司卻只有三個月時間,因此高盛需要更多時間來實現其轉型后的業務計劃。”高盛首席財務官維尼亞(David Viniar)在12月16日的四季度財報發布會上的表態意味深長。

  高盛、摩根士丹利今年9月宣布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以來已有3個月,但轉型并沒有徹底緩解華爾街巨頭的困境。

  12月16日、17日,高盛、摩根士丹利相繼曝出2008年第四季度巨虧。高盛集團更是錄得自1999年上市以來的首次季度虧損(21.2億美元)。

  實際上,這三個月以來,盡管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商業銀行領域均有所舉措,但市場反應并不大。

  9月21日,轉型申請獲得美聯儲批準后,高盛曾向本報表示,轉型并不意味著高盛的戰略發生重大調整;而在12月23日的采訪中,高盛香港亞太區總部新聞發言人也向本報再次強調,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對于高盛的業務模式及基本策略并沒有太大的改變,特別是在亞太地區,高盛的關注點以及發展戰略都沒有根本性變化。

  同時,高盛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9月21日前,高盛旗下已有兩家活躍的吸納存款的機構——高盛銀行(美國)和高盛銀行(歐洲)股份有限公司。這兩家銀行共持有超過200 億美元的客戶存款。目前,高盛正將幾項戰略業務的資產,包括借貸業務,轉入高盛銀行(美國)。

  “我們打算通過收購和自然增長,來擴大存款規模。”前述高盛新聞發言人表示。

  12月16日的財報發布會上,高盛公司首席財務官維尼亞也表示,9月轉型成銀行控股公司后,高盛將通過私人財富管理業務、第三方渠道及并購方式來實現提升其銀行存款額的計劃;并宣布高盛計劃2009年將其存款額提升到50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之間。但維尼亞同時強調,高盛不會僅僅為實現銀行存款額增長而進行并購。

  摩根士丹利(中國區)方面在接受本報采訪時也表示,公司將尋求新舉措為零售客戶拓寬零售銀行服務,并建立穩定的核心存款基礎。

  與高盛一樣,在轉型為商業銀行前,截至8月31日,摩根士丹利已保管300余萬個零售賬戶及360億美元銀行存款。

  2008年10月,日本最大的銀行集團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Inc.)以90億美元收購摩根士丹利21%的股份。之后,大摩與擁有1.3 萬億美元存款的三菱日聯達成戰略聯盟。

  10月29日,摩根士丹利實施了增加銀行存款的新業務計劃,四周內,其銀行分支機構——摩根士丹利銀行——獲得了總額30億美元的定期存單。

  然而,轉型之路談何容易。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與美國運通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不一樣的是,高盛、大摩的轉型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

  美國運通所從事的信用卡業務,本身就屬于銀行業的一部分,而投資銀行不得不面臨兩個難點:第一要建立銀行控股公司的整個建構,這與高盛之前投行的定位不是一個概念;第二,控股公司要跟銀行有關系,但投行基本不具備商業銀行的素質和條件,投行缺乏商業銀行的信用管理人員、產品、業務等;更加重要的是,投行缺乏商業銀行具備的經營網絡。

  “所有這些條件,如果通過公司自身培育的話,那得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夠逐步建立銀行的這套體系,沒有三年五年沒法做到。”連平表示。

  他認為,“兩大投行也可以通過并購的方式建立一個銀行控股公司架構,下設銀行和投行子公司;然而,目前兩者都沒有實力去并購一家大型商業銀行,如果并購規模很小的商業銀行,那么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銀行控股公司。”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訂制滾動快訊,換一種方式看新聞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