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ketWatch舊金山3月6日訊】去年年初的時候,我在舊金山遇到的一位軟件開發員曾經讓我非常抓狂,這個年輕人叫作簡彥豪(Justin Kan),他頭頂著一個網絡攝像頭,把自己看到的一切都拍攝下來,并傳到網上去。
媒體對于簡彥豪和他的伙伴們創立的Justin.tv一片吹捧,這讓我感到緊張。他和他的朋友們漫無目的地閑逛,它們那雜亂的公寓,還有這個城市中各種隨機的場景,這一切有什么價值?為什么沒有人說起隱私權方面的問題?這引起了我的極大不快。這難道不是在浪費寶貴的互聯網帶寬資源嗎?
我以前在報紙公職時的一位同事告訴我,簡彥豪登上互聯網明星寶座,最后一個臺階很可能就在于,他決定將自己接受訪問的景像也在互聯網上進行直播,這實際上是部分利用了那些打算撰寫和他相關文章的記者。
于是,我開始了解Justin.tv關于隱私權的種種,而且開始思考為什么這么多媒體業者中,只有我在扮演類似于七十年代電影《電視臺風云》中畢爾那樣的角色。顯然,多數人是喜歡Justin.tv正在做的事情的。
我忽然想起了麥克尼利(Scott McNealy)的名言,這位太陽微系統(JAVA)董事長當年關于隱私權的評論可謂是一針見血--“你根本就沒有隱私權,還是忘了它罷。”一位律師朋友告訴我,按照美國最高法院的裁定,基本上說來,只要你離開了自己的家,來到公眾地方,那么你幾乎就沒有多少隱私權了。
于是我決定遵從麥克尼利的建議。伴隨我逐漸忘記了所謂隱私權,我突然開始發現互聯網上還有其他一些應用軟件的存在,我的朋友和合作者們正在利用它們以種種方式播出自己的生活細節。這些內容有一些空洞而無聊,另外一些比較有趣,還有一些則是有用的。
比如一些人在使用非常流行的軟件Twitter,后者允許使用者通過移動電話或者網絡瀏覽器向那些希望了解自己在做什么的朋友傳遞140個字以內的文本訊息。你的各種移動設備的升級也都可以為你提供社交網絡的選擇,比如在Facebook上,我們可以看到,“帕特里克正在Twittering,他將趕往奧斯汀參加SXSW嘉年華會。”
著名科技博客寫作者馬力克(Om Malik)建立了GigaOm博客和網站的網絡,他在一月下旬的一次科技行業頒獎典禮上告訴我,現在連他的母親也成為了Twitter的擁護者。在硅谷的博客寫手們當中,twitter已經成為了一個新的動詞,他們總是喜歡以廣播彼此通報自己在干什么,或者是位于什么位置。
我開始詢問自己的朋友和同行們,我為什么要摻合進去呢?你們為什么要拿這些或許只有你們的母親和配偶關心的訊息來堵塞互聯網?難道這不應該是互聯網2.0時代的新新人類的專利嗎?俄亥俄州的人們難道也在Twittering,觀看Justin.tv,或者通過Pownce共享文件?
有條件的隱私權
列文(JD Lewin)雖然年紀只有二十七歲,但是卻擁有和年齡并不相稱的聰明,他認為,這一現象并非只是一時的狂熱,而是昭示了未來。列文是微軟(MSFT)在灣區的重量級支持者,而且同時也是一個Twitterer愛好者、一個Facebook用戶,還通過雅虎(YHOO)的Flickr和朋友們共享照片,總之,他幾乎是一個2.0時代的范本。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