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尋常的借殼上市 紐交所上市開始讀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9日 18:20 證券時報 | |||||||||
本報記者 黃格斯 紐約證券交易所日前透露,公司與群島控股(Archipelago Holdings)的合并有望在一個月左右完成,隨后一到兩個月將增發股票并在自家交易大廳公開亮相。1月6日,紐約所還在其網站上宣布,經過挑選,將委任比爾·瓦格納(Bear Wagner)為其掛牌股票———紐交所集團公司(代碼NYX)的做市商。
種種跡象顯示,這家有著213年悠久歷史的全球最大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已提前進入了讀秒階段,全球范圍內廣泛而深刻的交易所變革即將迎來一大標志性事件。 交易所為何掀起上市潮 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潮流肇始于1993年。這一年,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股票交易所實行股份制并上市。1998年11月,澳大利亞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上市。2000年6月27日,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全球第三家上市的交易所。同年,新加坡證交所和倫敦證交所相繼掛牌。次年,德國法蘭克福證交所也成功上市。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的交易所也不甘人后。2002年底,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成功掛牌上市,成為美國第一家上市交易所。隨后,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和洲際交易所也于去年下半年上市,股價較發行價上漲了50%,紐約商交所(NYMEX)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及其它一些較小的交易所也在蘊釀上市或進行公司制改組。 分析認為,技術進步推動的競爭是各地交易所紛紛改制的重要原因。傳統的會員制交易所在文化上偏于保守,決策遲鈍,導致在與新興的電子交易市場的競爭過程中處于不利地位。以紐交所為例,按掛牌公司的總市值計算,紐交所是全球第一大證券交易所,但運用電子交易的納斯達克市場雖然掛牌公司總市值比紐交所低20%,成交量卻超過了紐交所。在這種情況下,紐交所的席位費價格一度跌至不到100萬美元。 而一些先行上市的交易所的表現也證明了公司化的優勢十分明顯。以美國首家上市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為例,該交易所上市之后,其交易量連年大幅上升,雖然下調了交易費,業績仍是節節向上,上市三年來其股價上漲了11倍之多。 因此,面對納斯達克日益強大的攻勢,紐交所要保住霸主地位只有選擇改革。分析人士認為,在交易所股票炙手可熱的情況下,紐交所集團的股票增發無疑會取得成功,其席位費最近暴漲到400萬美元,就是人們信心的表現。 不尋常的借殼上市 引人關注的是,作為一家大型公司,紐交所為何選擇通常只是小公司才采用的借殼手法來實現上市。一般而言,小公司選擇借殼上市主要是為了節省成本和時間,但大公司通常不會計較這些,一般會通過IPO上市。 分析認為,紐交所并購群島控股與一般的借殼上市存在不同之處。在一般的借殼上市操作中,被收購公司與收購者之間一般業務上沒有關聯,收購者純粹看中的是殼資源。而紐交所與群島控股都是從事交易所業務,前者與后者的合并帶有業務擴張性質,同時群島控股的強項電子交易正是紐交所大力發展的方面。此外,紐交所還準備大力發展債務類和期貨類品種的交易,因此,此次借殼上市能實現上市和業務擴張兩大目的。 此外,紐交所集團的股權結構也決定了IPO存在困難。由于交易所原有會員將轉換成股東,加上由群島控股原股東持有的一部分股份,公司公開發行股份數量將會很少。如果進行IPO將存在一定的困難。而如果紐交所在合并的時候先減少部分股份,然后再開始發行,其股價表現可能會比直接通過IPO的方式表現更好,因為股票供應更少,估值會有所提高。 我國內地交易所離上市有多遠 國外交易所的上市風潮使一個問題自然而然提了出來:國內的交易所離上市有多遠。有關人士認為,交易所是組織市場交易的機構,理論上是可以公司化經營的,從中長期來看,交易所是應該上市的。但在目前,國內的交易所還承擔了一線監管責任,目前討論上市的條件還不成熟。特別是在股權分置改革推進階段,討論交易所上市問題不合時宜。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完成股改工作,搞好監管并適時適度推動市場創新。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