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中項目但是人家不一定會做,要經過雙方談判,是一種雙向選擇。”上述業務負責人坦言,有許多公司暫時不會選擇做市轉讓方式,且有多種類型的原因。
理財周報記者 張羽/上海報道
截至10月23日,股轉系統做市轉讓掛牌公司57家,做市券商45家。相比首批新三板做市上線情況,兩個月的時間中做市轉讓的掛牌公司和做市商增長趨緩。
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的14家做市標的公司中,很多公司是因為沒時間、流程等因素錯過第一批而后續補上的,包括東方科技、昂盛智能、九恒星等掛牌公司。兩個月以來券商做市業務資格更新停滯,做市交易中僅新增華創證券、世紀證券以及天風證券三家做市券商。
新增做市標兩月僅增14家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經過數月的醞釀,在8月25日如期上線。43家掛牌公司、42家券商如愿成為首批做市轉讓的掛牌公司和做市商。
不過,此后新三板做市交易的冷淡似乎消磨了機構、公司的熱情,新增做市轉讓的掛牌公司和做市券商數量很少。據理財周報記者統計,截至10月23日,股轉系統做市轉讓掛牌公司57家,做市券商45家。新三板做市業務推出兩月有余,但是做市標的公司、做市券商僅比首批分別增加14家、3家。
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的14家做市標的公司中,很多公司是因為沒時間、流程等因素錯過第一批而后續補上的,包括東方科技、昂盛智能、九恒星等掛牌公司。
理財周報記者了解獲悉,股轉系統做市首周測試以后就恢復了協議轉化為做市轉讓方式等業務辦理常態化,按照“成熟一家批一家”的流程走,并對企業做市轉讓持鼓勵態度,限制不多。
掛牌公司只能選擇一種轉讓方式,不能同時兼有,但可以切換。掛牌企業若要申請做市轉讓,就必須召開股東大會獲決議通過,然后自己和做市券商分別向股轉系統提交申請。
“從做市業務規則出臺到做市系統上線才兩個月時間,掛牌公司找不到券商做市、做市商庫存股票不足等問題很多。”滬上一家券商做市業務人員坦言。
做市券商獲得初始庫存股票主要來源于掛牌企業的定增及股東協議轉讓。從簽協議開始,經過公告、董事會、股東大會、報批手續等流程至少需要2個多月,許多掛牌公司為了趕上第一批做市,盡力說服老股東協議轉讓部分股票給做市商。在老股東不愿意協議轉讓的情況下,許多券商則通過企業定向增發進入。如今沒有時間壓力,更多掛牌公司選擇定增向做市商提供庫存股。
據理財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31家掛牌公司向券商定向增發股票,17家標的公司實現做市轉讓。銀橙傳媒、凱大催化、太爾科技、國科海博、嘉達早教等14家掛牌公司將陸續轉化成做市轉讓。
新三板市場目前流動性不高,以交易價格對掛牌公司估值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準確估值成為各家機構面臨的共同問題。知情人士透露,若以協議轉讓買入,投資者會對該公司調研、洽談;若通過做市商買入,投資者則參考比主板市場相關行業PE,預估價格與做市商賣出價格做對比。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愿意選擇做市轉讓。
“我們看中項目但是人家不一定會做,要經過雙方談判,是一種雙向選擇。”上述業務負責人坦言,有許多公司暫時不會選擇做市轉讓方式,且有多種類型的原因。
例如,有的股份公司設立未滿一年,沒有可流通股,無法做市轉讓;有的公司本身股本較少,發展經營處于上升期,覺得目前做市轉讓價格偏低;還有的企業自身盤子較大、流動性較好,處于觀望狀態而并不著急轉換轉讓方式。
“如果是自身比較優良的企業,并不愁賣,如果低價出售給券商,感覺劃不來。”一位擬登陸新三板的企業負責人直言。
做市商兩月僅增3家趨于停滯
除了做市轉讓的掛牌公司數量增長緩慢外,做市券商數量更趨于停滯。
理財周報記者統計顯示,截至10月23日,共有69家券商獲得做市業務資格,但是兩個月以來僅新增華創證券、世紀證券以及天風證券三家做市券商。
與此對比的是,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即將實施時,尚不具備資格的券商積極申請做市資格。6月20日首批四家券商業務資格獲批,在做市商制度上線之前陸續有9批66家券商業務資格獲批。
據了解,股轉系統采取“成熟一家、備案一家”的原則開展做市業務備案工作。具備證券自營業務資格、做市業務專門部門和從業人員、做市業務管理制度和做市業務專用技術系統的券商都能申請業務資格。
但是8月28日信達、德邦、太平洋三家券商獲批業務資格以后,股轉系統官網再也沒有券商做市業務資格更新的公告。截至2013年年末共有115家證券公司,目前獲得業務資格的券商尚不足一半。
與其他業務大型券商市場占優所不同的是,中小券商在做市業務中實現逆襲。據理財周報記者統計,廣州證券做市標的股10家居首,上海證券9家居第二位,申銀萬國[微博]和東方證券各8家并列第三。
根據股轉系統的要求,57家做市標的公司都至少有2家做市商提供報價服務。其中,有17家標的股獲得3家做市商報價、6家標的股有4家做市商報價,中海陽、星和眾工、古城香業、九恒星、創世生態做市券商達到5家。
關于做市券商的選擇,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一般都是主辦券商牽頭找幾家熟悉的券商一起做市。另外,主辦券商會把自己所掌握的情況與同行分享。如果他們有興趣,則雙方進一步推進。”
針對新三板做市業務,部分券商對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例如,中信證券將做市商業務放在了衍生產品部,廣發證券做市商業務全部放在柜臺交易部,東吳證券在場外市場部下設交易部,廣州證券做市商業務放在投行部,東興證券做市業務則屬于自營部門。
不過,各家主辦券商對做市風險的控制還是統一嚴格的。券商將推薦掛牌業務和做市交易兩塊業務隔離,樹立防火墻。
截至10月23日,做市標的股票57家,僅占全部新三板掛牌公司的4.74%。
對于做市標的公司稀少的原因,太平洋證券副總裁程曉明認為:“一個是企業的認識不到位;另外一個券商選擇企業的標準有問題。”
知情人士坦言現在新三板擬做市意愿的企業很多,券商人手安排不過來,部分掛牌企業在短期內沒有被覆蓋到。“有的券商沒有予以重視。服務較好的主辦券商會和掛牌企業反復介紹掛牌的意義,使對方更加了解這項業務。”
此外,券商做市的資金有限,內部決策時會對標的公司有些嚴格要求,例如企業的成長性、利潤規模等指標。
“大部分券商選擇企業的標準都是利潤1000萬,甚至有的達到3000萬。選擇做市企業的標準在我看來是有問題的。”程曉明直言選擇企業的標準不完全說目前的利益有多高,而是要注重企業的關注度,包括行業、規模、業績。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