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試點至今已有6年半,但始終僅允許在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內注冊企業經備案后在該板塊進行股份轉讓交易。監管層若允許非中關村園區的外地園區企業申報,則意味著園區擴容試點得到落實。
早報記者 忻尚倫
作為中國證監會2012年度的第一項工作安排,國內“新三板”改革正穩步推進。
昨日市場消息傳出,“新三板”擴容試點方案及部分規則調整獲得通過。早報記者從業內知情人士處獲悉,監管機構將在今年9月份受理除中關村園區以外的外地園區企業在“新三板”的備案材料,園區有望正式擴容。
“新三板”是“園區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系統”的簡稱,于2006年獲國務院批準設立,該板塊內的掛牌企業定位于國家級高新園區內的高科技企業,目前,國內僅有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內企業可在該板塊掛牌交易。
武漢、上海等園區或入首批擴容名單
全國統一的場外市場建設從醞釀至今已有4年之久。今年以來,改革方案也不斷有調整的消息傳出。
“這主要因為證監機構已經將‘新三板’改革方案遞交給了國務院,但始終沒有下文。”一業內人士說道。
但昨有消息人士透露,監管機構將在今年9月份受理外地園區企業申報“新三板”股份報價轉讓備案材料。
現有的“新三板”從開板試點至今,已經歷6年半的時間,但始終僅允許在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內注冊企業,在中國證券業協會備案后并在該板塊進行股份轉讓交易,“園區擴容”的呼聲也由此而來。“如果允許非中關村園區的外地園區企業申報,那就意味著園區擴容試點有了落實。”上述業內人士說道。
但問題在于,與“新三板”改革同樣處于未明狀態,園區擴容的試點名單也始終未有正式落定。
有消息人士透露,來自監管機構的最新消息顯示,首批入圍擴容試點名單的園區有10個,包括武漢、上海、蘇州等已經比較成熟的全國性高科技園區。
“這些園區內注冊的高新企業數量較多、質地也都相對不錯。同時園區的大股東(園區管委會或地方國資委)的實力也都較好。”他說道。但在今年一季度時,甚至一度傳出僅有3個園區入圍試點名單。”
事實上,國內“新三板”建設穩步推進早已有跡可循。今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北京考察中關村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試點(新三板)工作時便強調,場外交易市場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按照“十二五”規劃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要求,把握好“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認真總結試點經驗,加快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和組織制度創新,探索建設場外交易市場。
當時即有分析認為,作為場外資本市場建設的核心之一,王岐山已向有些迷茫的市場傳遞出了一個明確信號,即“新三板”工作正穩步推進,進展或比原來預計的要快。
今年早些時候,證監會與證券業協會就分別抽調力量,組成了“新三板”籌備機構,由湖北證監局局長楊曉嘉擔任籌備小組的黨委書記。今年6月15日,作為中國場外資本市場建設的總體監管制度,證監會正式發布了《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并公開征求意見,該辦法已經醞釀6年,旨在為全國性場外市場(“新三板”)掛牌公司股東超200人鋪平道路。
北交所或推遲成立
“現在全國性場外市場的建設初步框架應該已經明晰了。”上海一業內人士表示,“新三板”擴容后,中關村園區就相當于全國性的一級市場,而各地成立的股權交易中心就相當于區域性的一級市場。相比而言,中關村園區掛牌的高科技企業質地相對較好,且在該園區的掛牌的企業,在條件成熟后,有機會通過綠色通道,進入場內交易市場(滬深交易所)上市。
“至于此前證監會醞釀的券商柜臺交易,目前來看,成立的難度還是比較高的。”
不過,知情人士透露,作為全國統一場外市場日常監管機構的北京證券交易所(俗稱“北交所”),其成立時間或推遲。
業內人士表示,北交所不僅要為“新三板”服務,還是一家對全國場外市場交易起到日常監督作用的機構。“從目前的進展情況看,‘新三板’交易系統應該還是會掛在深圳證券交易所。”
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表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先把“新三板”規模做起來。“去年一度‘新三板’園區擴容試點就要推出之際,今年上半年被推倒重來。這種情況希望再也不要發生了。”
至于北交所的成立問題,該人士表示,“‘新三板’歷來就有兩個把關人。第一個是地方政府,第二個是券商。從今年6月份開始,雙主辦券商制度也正式實施了(即一家備案公司由兩家券商承擔推薦職責,之前只需主板券商承擔)。”
“中小企業融資難,提高‘新三板’流動性,才是當務之急。”他說道,“‘新三板’實踐了這么多年,用最低的監管成本實現了三板的穩定。主板有4000多家公司,證監會有稽查一局、稽查二局、稽查大隊,派出機構一大堆人,天天查,還有問題。‘新三板’100多家公司,就協會17個人。公司掛牌,協會審批;定向增資,協會審批;信息披露、股價異動,協會都管。再加上中關村科技園區,沒幾個人,也運營得挺好。”
一滬上業內人士透露:“為了盡快推動‘新三板’擴容試點正式實施,業內還傳出試點初期或不采取做市商制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