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楊冬
由于部分制度設計問題尚待解決,新三板擴容方案需要再次進行修改。
據一家新三板業務排名居前的券商相關人士透露,相關監管部門于6月份召開了專門針對新三板擴容方案的辦公會議,提出了對新三板擴容方案的若干修改意見。
面對久盼不至的新三板擴容方案,各個國家級科技園區頗為焦急,紛紛制定了推進園區內企業掛牌新三板的目標,并推出了多項鼓勵補貼政策,但由于難以盈利,主辦券商態度卻并不積極。
多項制度設計待明晰
一系列制度性懸念亟待新三板擴容方案設計者予以明晰。
以最為重要的融資功能為例,目前的新三板公司掛牌融資及后續公開增發功能均不具備,只能對既有股東進行定向增發融資,那么擴容后的新三板是否具備公募制度安排呢?西部某券商負責人認為:“目前行業的說法是,新三板擴容后公司掛牌時不能融資但后續可以進行公開增發,但這也存在很大爭議。一些高新區企業正是因為新三板不具備融資功能,而對掛牌興趣不大。”
再以轉板制度為例,目前已經出現了少數幾家新三板公司成功轉板創業板的案例,但這畢竟不是普遍現象,那么擴容后新三板是否會將轉板作為一種常規的制度安排呢?深圳某券商投行部負責人坦言:“如果轉板作為一種制度安排出現,那么就會出現原本很多打算上創業板、中小板的企業跑到新三板來掛牌,畢竟新三板對公司利潤及規范運作沒有太多的要求。”
再以交易制度為例,國外三板市場一般采取做市商制,或者同時采取連續競價制與做市商制(混合做市商制),但擴容后的新三板將采取何種交易制度呢?據上述上海某券商相關業務負責人透露:“按照新三板最初的草案,采取的是連續競價制與做市商制二選一的交易制度,既不是純粹的做市商制,也不是混合型做市商制,這種模式存在較大爭議。”
再以市場準入與是否設立交易所為例,上述西部券商負責人認為,新三板擴容應增加合格投資者的數量,增強市場的交易活躍度,比如讓公募、私募等機構投資者以及合格的個人投資者進入這個市場,只有這樣,新三板公司的融資才有市場基礎;此外,是否設立交易所也是一個焦點,這涉及到監管的統一以及與國內其他場外市場的關系界定。
再以估值體系為例,由于目前新三板對于企業的盈利沒有要求,一些掛牌公司甚至是虧損的,那么如何對新三板公司進行估值也是難題。
“新三板公司的盈利預期及成長性均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一些虧損的公司有可能被賦予很高的估值,那么就會出現整個估值體系紊亂的問題,這對做市商的定價(交易)能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上述西部某券商負責人認為,只有在一系列制度性懸念明晰之后,新三板擴容方案才有可能推出。
國家高新區焦急等待
84家國家級高新科技園區正盼望新三板擴容方案推出。據悉,2010年下半年,國務院、科技部以及相關監管部門曾聯合組成一個調研小組奔赴包括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內的多個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進行調研。
“調研小組之行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對高新區企業質量及融資環境進行摸底,為新三板擴容提供基礎調研支持。”一位參與此次調研的人士透露,政府對于推進新三板擴容的決心很大。
此次調研之后,很多科技園區開始緊鑼密鼓組織園區內企業掛牌新三板事宜的培訓,并出臺了很多鼓勵和補貼政策。
中部某券商相關負責人坦言,“去年至今,我們對中部某省份科技園區企業的培訓達數十場,當地政府和園區管理者的熱情都很高,制定了詳細的培訓方案和掛牌家數的目標。”
上述西部某券商負責人指出,多數園區為了鼓勵企業掛牌新三板,除了替企業支付新三板掛牌所產生的數十萬元的券商推薦費用外,還對掛牌成功的企業進行50萬元至100萬元不等的補貼,甚至有的高新園區還對僅處于申報材料階段的企業進行補貼。
和高新區的積極相比,因為難以盈利,主辦券商卻態度消極。
某上市券商投行部相關人士算了一筆賬:“以一個新三板業務員工最低年薪20萬元計,一個部門招15個人,僅人力成本就要300萬元,加上其他差旅費等費用,這就需要一年至少做五六個項目才能打平。”
記者獲悉,目前主辦券商對新三板項目的收費多數在20萬元至80萬元之間。西部某券商負責人坦言:“由于目前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僅是存量股份上市交易,因此企業自身不愿意出錢,因此券商做數十單新三板項目甚至還不如做一單IPO項目,積極性都不太高。”
據證券時報此前的調查,相當數量的主辦券商還處于觀望階段,尚未投入大量的人力去拓展此項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