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本屆論壇以“新五年規劃時期的中國”為主題,論壇圍繞“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增長與改革、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對外開放布局等一系列重大議題進行探討。
在論壇期間,就我國宏觀經濟走勢、物價走勢、世界經濟面臨的若干風險、進出口增速與全球經濟增長出現脫節的趨勢、房地產去庫存政策選項及對經濟的影響等話題,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專訪。
“中國今年出口面臨的下行壓力可能超過原先預計;第二產業投資繼續呈減速態勢;今年前兩個月,房地產開發投資開始企穩回升,復蘇時點早于我們之前的預期,未來的房地產去庫存措施還可以進一步對沖經濟下行壓力;2016年財政政策寬松度的提高有助于維持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馬駿如此預測。
拉動經濟的上行動力有望對沖下行壓力
第一財經:有觀點認為,目前經濟依然疲弱,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那么,對于最近宏觀經濟走勢總體情況,我們應該怎么判斷?
馬駿:最近一段時間,我國宏觀經濟在需求面上出現了幾個新的變化。從下行壓力來看,出口面臨的外需疲軟的問題在加大,制造業投資的增速還在進一步下滑。但是,我們同時看到了幾個拉動經濟活動的上行動力,比如房地產投資開始企穩回升,而且發生的時點早于我們先前的預期;另外,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正在加大。權衡這幾方面的因素,我估計在未來一段時間,上行動力基本可以對沖這些新的下行壓力。以下是對四個新的變化的一些具體分析。
第一,國際組織紛紛下調對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而外需增速減弱不利于我國出口。最近兩個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OECD分別將對2016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下調了0.2至0.4個百分點。按歷史數據的相關性,全球經濟增速下降0.3個百分點,會使我國出口增速放緩約2個百分點。另外,考慮到前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的滯后效應和全球價值鏈收縮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出口增速與全球經濟增長脫節的趨勢可能將持續,估計我國今年的名義出口增速在零左右。
第二,第二產業的投資繼續減速。由于采礦業大面積虧損,工業利潤同比下降,不良貸款率上升較快,第二產業的企業投資意愿低迷,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去年的8%進一步下降至今年前兩個月的同比7.5%。工業投資增速預計將繼續呈減速態勢。
第三,房地產投資增速開始企穩回升。今年前兩個月,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增長3.0%,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個百分點。這是兩年以來房地產投資首次回升,復蘇時點比我們預期得來的更早。房地產投資的復蘇趨勢得益于商品房銷售回暖。今年1-2月份,房地產銷售額同比增速高達43.6%,進一步提升了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投資信心,房屋新開工面積繼續回升。
第四,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加大。今年的財政赤字率為3%,比去年提高0.6個百分點。今年赤字率上升的部分原因是為企業破產重組、安置下崗工人、資產處置等增加財政補貼,另一部分則將用作減免稅收、增加公共投資等“自主性”支出。前者屬于“被動型”財政赤字擴張,用于對沖由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下行壓力,而后者則有主動刺激經濟的作用。我們預計,隨著減免稅收和企業繳費率的下調,以及各地采取的房地產去庫存措施的到位(也帶有一定的財政刺激的特征),今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有望保持平穩,房地產投資增速則有望穩定回升。
今年PPI的平均降幅仍將較大
第一財經:早前統計局公布的CPI數據,超預期反彈的CPI指數引來了滯脹的擔憂。數據顯示,2016年2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3%,比上月回升0.5個百分點,至19個月以來最高值。PPI同比-4.9%基本符合預期,已經連續48個月負增長,但降幅比上個月收窄0.4個百分點,近8個月首次回升至-5%以上。我們應該怎么看待未來物價走勢?
馬駿:綜合幾個因素,我的判斷是今年CPI的漲幅可能高于去年,但PPI的平均降幅度仍將較大。主要的考慮因素包括:
第一,最近食品價格漲幅創新高,將推高全年平均CPI水平。2月中旬,鮮菜價格環比上漲29.9%,創2008年3月以來月度最高漲幅;春節期間鮮果、豬肉和水產品價格環比分別上漲6.9%、6.3%和6.0%。這些漲幅均明顯超過過去春節期間的農產品平均漲幅。
第二,房地產價格上漲將影響住房消費和耐用消費品價格。自去年4月份以來,全國城市房價開始復蘇,最近幾個月漲幅繼續加大。城市房價上漲,將會在一定時滯后推動租金等住房消費成本上升,也會通過刺激家電、裝修服務等在一定程度上拉動耐用消費品和服務價格上漲。
第三,貨幣政策對物價的影響將逐步顯現。去年年初以來,央行六次降準、五次降息,去年M2增速比名義GDP增速高出正常情況下3-4個百分點的平均水平。數量分析結果表明,貨幣政策對CPI漲幅的影響有一個時滯,一般是15個月后該影響會達到峰值。這表明,去年以來的貨幣政策調整將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今年CPI的上漲。
第四,國際原油價格預期下調,會抑制我國PPI回升的趨勢。IMF在最近的《全球經濟展望》中預計今年世界石油的平均價格約42美元/桶,低于2015年的51美元/桶。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的最新走勢也顯示,市場預期今年世界石油的平均價格為42美元/桶左右。國際原油價格走勢持續低迷,將延長我國PPI同比下降時間。考慮到油價走勢和我國出口繼續減速等因素,估計今年PPI的平均降幅仍將較大。
影響宏觀經濟的國際風險因素
第一財經:您是否能詳細分析一下可能影響今年我國和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國際風險因素?
馬駿:最近,幾個國際組織下調了對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值,反映了最近一段時間經濟前行指數偏弱、國際資本市場動蕩和導致全球經濟下行的若干風險點。
一是石油價格持續低迷的可能性較大。今年年初石油價格探底之后,近期油價有所反彈,主要是沙特、卡塔爾、委內瑞拉以及俄羅斯于上月中旬在多哈達成產量凍結協議,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OPEC在去年12月份會議上重申的市場份額策略;OPEC和非OPEC產油國會議、拉美產油國統一立場會議的即將召開也給國際油價帶來上行動力。但伊朗在其所受制裁解除后是否會保持相對較低的石油生產速度,上述兩個會議能否達成有約束力的減產協議,都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此外,由于全球經濟低迷導致石油價格需求不足,估計石油價格出現趨勢性反轉的可能性不大。石油價格下跌在支持全球需求的同時,也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例如,石油出口國由于其緩解沖擊的能力弱,使得國內需求收縮、匯率貶值;石油出口國的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投資會大幅削減;歐洲銀行業對能源企業的貸款可能出現惡化和較嚴重的壞賬。
二是美元加息步伐的不確定加大。最近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貨幣條件的變化、歐央行貨幣政策的超預期寬松和聯儲主席的表態給美聯儲加息的步伐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聯儲FOMC的成員原來預測今年加息四次,最近突然降為兩次,一些市場人士認為可能不加息了,甚至又有人認為美國可能減息。美元加息預期的大幅波動,會導致美元對其他貨幣匯率的大幅波動和大規模的跨境資本流動。
三是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地緣政治風險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調查報告《全球風險2015》顯示,地緣政治風險在全球風險發生可能性中排名第一。對中國而言,存在地緣政治風險的國家中的不少地處“一帶一路”沿線,有可能影響我們與這些國家的經貿往來。
四是歐洲銀行業風險加大。年初,歐洲許多銀行由于虧損和利潤下降導致股價大跌。這些銀行利潤下降或虧損的原因包括巨額罰款、對能源行業和新興市場的風險敞口過高、實體經濟疲軟導致某些國家不良率高企等原因。市場認為一些銀行在未來補充資本金的過程中可能發生困難。
五是英國是否退歐會給全球市場帶來不確定性。英國最終是否留在歐盟取決于今年六月前后舉行的全民公投。根據民調,支持和反對“留在歐盟”的英國民眾比例為52%對48%。有關分析表明,英國退出歐盟將會使得為英國大規模的、持續性的經常項目赤字(約為GDP的5%)融資變得更加困難,這意味著如果英國退歐,可能導致英鎊貶值,歐元升值以及其他國際市場的連鎖反應。
出口增速與全球經濟增長的脫節的原因
第一財經:最近兩年,我國出口增速與全球經濟增長的出現脫節,即全球經濟增長并不算太低,但我國的出口增長卻十分疲弱,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馬駿:我國加入WTO以來的大部分時間,出口增速與全球經濟聯動性較大。2001年至2013年期間,我國出口增速與OECD國家GDP增速的相關性高達84.9%。然而2014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速較為穩定,而我國出口增速卻不斷下滑,全球經濟增長與我國出口開始出現脫節現象。2014年,OECD國家GDP增速為1.75%左右,2015年逐步提升至2%,然而同期我國出口增速反而一路下滑,并于2015年二季度起出現負增長,與全球經濟增長反差較大。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與這一期間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較快、我國勞動力成本相對其他國家上升較快有關。這幾點已經討論得很多,我就不贅述了。但與韓國、我國臺灣地區等出口型經濟體和金磚國家相比,我國出口增速仍相對較快,而這些經濟體并不存在實際有效匯率快速升值或勞動力成本激增等問題。與此同時,近兩年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與全球經濟增長之間亦出現一定程度的背離,因此,除匯率和勞力成本因素外,很可能還有其他更為關鍵的因素在起作用。發達經濟體主導的全球價值鏈收縮導致的全球貿易分工格局變化很可能是更為關鍵的因素。
2008年金融危機過后,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逐步將供應鏈轉向國內,使得全球價值鏈鏈條縮短,價值鏈國際分工深化帶來了貿易發展遇阻。2014年,美國和德國消費品進口分別增長4.7%和5.1%,中間品進口卻分別下降2.2%和0.2%。2015年,美國和德國的消費品進口增速提高到6.7%和9.5%,但中間品進口卻進一步下降27.1%和0.4%。從我國貿易方式結構看,金融危機以后,附加值較低的加工貿易在出口總額中的占比逐步回落,由2009年的48.8%下降至2015年的35.0%,一定程度正是源于發達經濟體主導的全球價值鏈收縮對加工貿易產生的沖擊。因此,無論是像我國、墨西哥等出口型發展中國家,還是韓國、臺灣等新興工業化經濟體,近年來外貿增速表現均較為低迷,與全球經濟增長出現脫節。
房地產去庫存政策選項及其影響
第一財經:房地產去庫存方面一直備受關注,你是否能就房地產去庫存政策選項及其影響方面談談?
馬駿:近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將房地產去庫存列為2016年我國經濟社會的五大任務之一。從最近各地的實踐來看,推動房地產去庫存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通過農民工市民化去庫存。2014年我國農民工已達2.74億人,適婚年齡(16-30歲)人口和青壯年(31-50歲)人口分別占比34%和49%,具備一定的城鎮定居意愿。外出農民工1.68億人,也存在一定的首購及改善性需求。目前,山西、山東、甘肅等省已明確出臺政策鼓勵引導農民進城購房。例如,山東將對農民進城購房給予契稅補貼、規費減免、貸款貼息、物業費補貼等政策,以使其成為長期穩定的住房消費群體。
第二,通過住房保障貨幣化、政府回購商品房作保障房去庫存。目前,一些城市商品房庫存壓力大,商品房價格較為低迷,這為貨幣化安置保障房和政府回購提供了條件。與政府興建保障性住房不同,住房保障貨幣化和回購商品房并非分流需求,而是打通保障房與商品房通道,既能縮短保障房供給周期,也為去庫存提供了新的需求端。例如,廣西用貨幣化安置作為棚改的重要渠道,以幫助消化的存量商品住房約占總銷售面積的15%。
第三,通過寬松的住房公積金政策去庫存。推進異地貸款、提高貸款額度、延長貸款年限、放寬提取條件等公積金政策也能有效提升居民購房能力。目前,住房公積金已成為各地去庫存的重要手段,多地公積金貸款率超過50%。例如,2015年公積金貸款為四川全省全年商品房銷售貢獻了1/4份額,為化解庫存貢獻了1/3份額。
第四,通過財稅支持政策去庫存。如甘肅將住房轉讓手續費整體下調33%,寧夏將居民購買住房交易契稅稅率超出1%的部分由地方財政補貼。近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住房城鄉建設部發文,對個人購買家庭唯一住房,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征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1.5%的稅率征收契稅,這將有利于減輕購房負擔,刺激房地產需求。
第五,通過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去庫存。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我國有25.8%的城市居民租住住房,其中廉租房和私人出租住房占比分別為2.7%和23.1%,而在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機構出租房源往往能占到租賃總供給的25%-30%。通過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售租并舉,鼓勵各類機構投資者購房出租,既滿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又可消化房地產庫存。
上述政策選項,有的已經在一些地方落地,預計不少措施也會在其它地方得到采用。總的來看,這些措施應該有助于加速房地產去庫存,提升房地產開發商的信心,為房地產開發投資企穩回升提供條件。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