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紅周刊》編輯部
編者按: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在即將召開的2016年“兩會”上,“改革”一詞將成為資本市場上投資者最為關注的詞語,這其中不僅包含了近兩年來長期熱點名詞“國企改革”,同時也包括了近期熱門的“供給側改革”。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面對經濟轉型升級的諸多困境,本屆“兩會”所探討的GDP目標設定、經濟體制改革破題、“健康中國”戰略實施、供給側改革推進等問題,值得投資者高度關注。
供給側改革為年度投資主線
《紅周刊》特約作者 馬弋尋
股債將受益“引導資金入市”趨勢
2015年12月1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從而將市場目光從關注人民幣盯美元有效轉向了人民幣盯一籃子貨幣(13種貨幣)。從表象上,近期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確實與一籃子貨幣保持了相對穩定(100上下2%左右),但細心者卻會發現,經過去年8月到年底的一次性近5%貶值后,人民幣已重新回到同步美元的走勢(圖1)。而且,在經歷了中國春節休市期間海外市場大幅動蕩、美聯儲議息暗指3月加息預期回落后,“中國因素”越來越得到更高的關注。總體上,由于美元仍延續波段(95~100區間)并先行震蕩向上,故人民幣匯率階段性穩中有升的預期在不斷強化(當然,趨勢仍是雙向波動加劇)。
如此,對內除可拉低央行外儲流出壓力外,對外避險資金的流入國內也可對國內股債市場形成資金的正向牽引。公開數據顯示,除了央行已取消境外中長期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市的額度限制外,QFII也已實現連續49個月新開A股賬戶。而在26日召開的G20(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周小川行長也是三次提到中國的高儲蓄率將轉化為投資。顯然,這與市場傳言的履新證監會主席“引導資金入市”的使命達成不謀而合。對于后市,除了政府力推的發債規模可以擴圍外,證券市場有望進一步構筑更堅實的底部,即使中級確認回探亦或縮窄幅度。
“兩會”經濟新政著力“適應新常態”
“兩會”召開在即,今年元霄節的政治局會議,就重點討論了“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稿和“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稿,會議除強調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實現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中的重要作用外,還重提了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的五大政策支柱(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并將其作為“十三五”規劃的總體思路。可以預見,一系列相關引導性政策或有望在“兩會”中或“兩會”后擇期推出。
貨幣政策方面,前期本幣貶值壓力和穩健貨幣政策的延續下,預期“兩會”后內生流動性依然不會過于寬松。由于流動性外生因素向好和外儲下行趨緩,降準降息的可能性進一步下降,市場期待的持續性放水難成“常態”,利率下行亦或告一段落,政策面仍會以靈活、短期調控為主。在2016年貨幣政策思路方面,央行在2015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將其調整為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總需求管理,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對此,國信證券研報表示,總需求除了刺激需求、加大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外,還要依靠供給側改革。而需要配套實施的差別化工業信貸政策、創新驅動政策等有望在“兩會”后出臺。
與此同時,積極的財政政策也將有望與更多產業政策、社會政策、改革政策一道發力,以解決經濟轉型和緩沖階段的問題。其中,與擴大有效投資補短板相配套的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改革新政有望先行。在G20會議上,周小川表示,中國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最近兩三年,全球討論比較多的就是貨幣政策用的多了,還是要考慮下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政策”。最近,在出口不利、投資占GDP比例下降到42%的現實下,管理層重新啟動了在穩增長中可發揮明顯作用的房地產業,通過財政新政,如除北上深外的二套房減稅等,實施盤活交易存量和去新房庫存的雙向趨動,以達到穩定經濟、助推關聯能源和原材料領域的供給側改革的目的。所以,以“兩會”前后為起點,除了東北老工業區鋼鐵行業外,其他區域性、產業性供給側改革的新政亦可期待。
總體上,經濟政策的持續穩定、流動性的暫不缺乏以及國企改革的有序推進,有利于“把握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對于決勝階段建成小康社會的開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對目前A股市場行情的演繹有著重大積極影響。
供給側改革為年度投資主線
年初,人民日報重磅刊出了權威人士的再論當前經濟形勢(這是僅時隔半年后權威人士的“再論”),著眼點主要放在回答有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問題。對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習主席在去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即曾談到,此后有過多次重要時點的公開論述。此時,就在”兩會”開幕前,中央政治局會議有關“‘十三五’時期,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再次強調,進一步提升了推進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層級。未來一個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是“十三五”的發展戰略重點,更是2016改革攻堅之年的重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質上是“減量提質”。聯系前述央行2016年貨幣政策的思路變化點,2月份人民銀行等八部委印發的《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中,以改革推結構調整,通過對工業企業的結構改善從需求端倒逼鋼鐵企業轉型升級,提高產品結構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的內容值得特別關注。在本意見中,發文方將重點放在以鋼鐵為主的過剩產能行業中,顯示出今年結構性改革對于去產能去庫存方面“壯士斷腕”的決心。
對此,廣發證券表示,針對核電、軍工、航天航空、油氣管網、汽車、高鐵等重要需求端領域的建設,鋼鐵行業中服務于“中國制造2025”、具備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等題材、有市場、效益和競爭力的優質鋼企有望繼續獲得信貸支持并渡過難關。特別是其中的特鋼企業,將享受到轉型升級帶來的改革紅利。如大冶特鋼、方大特鋼、永興特鋼、撫順特鋼,以及玉龍股份、久立特材、金洲管道、常寶股份等。
央企概念獲主流資金短線關注
今年是國企改革的落實年,伴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國企改革重大舉措落地的步伐明顯加快。就在本周,十項改革方案正式出爐,包括落實董事會職權、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等在內的十項試點規劃正式推出。受到該類消息的影響,本周央企改革概念股異動明顯。
不過,由于包括過剩產能、去庫存等在內的央企行業重組預期不確定性較高,除長期可重點關注前述鋼鐵行業外,短線擇股則需注意以下問題:其一,重點從央行所提“總需求”端結合供給內容入手,畢竟結構性改革是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目的,有生機者主要存在于擴大的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中;其二,由于資金在有預期的十項試點央企的布局極為分散,故除了已公布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企業(誠通集團、中國國新)外,其他仍需自下而上循資金凈持股情況進行選擇。比如我們已知的冷門已出現在此前市場預期度不高的中國國旅集團、港中旅集團等旅游行業中。相關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儲股份、冠豪高新、岳陽林紙、\*ST美利、粵華包B、中國誠通發展集團(0217.HK)、中國國旅、華貿物流、香港中旅(0308.HK)。中國國新旗下暫無上市公司。
此外,在資金面上,伴隨融資額的緩慢回升,資金向各大板塊權重股的進駐態勢明顯(圖2,前10概念中高彈性、創新、綠色能源題材類均可關注),而且,在連續兩周來資金凈流入居前(1億元以上)的44只央企、國家隊、證金類概念股中,央企概念股即占了38只,強烈獲得國家隊、證金等資金的追捧(見附表)。不過,由于資金在鐵路建設、煤炭、火電、黃金、地產、證券、保險等多個行業中的極分散布局,行業集中度仍較差。特別是前期跟隨性、爆發性不明顯的員工持股、“一帶一路”等題材資金駐場資金有限,故國資委雖有關于央企試點探索企業員工持股、轉股和退股等的計劃,相關個股的發酵仍需跟蹤觀察。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黃建華 SF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