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之勇】
希望在中國的廟堂與學界,像成思危那樣有真性情、敢擔當的言說范兒,能夠多一些,再多一些。
7月12日上午,著名經濟學家、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成思危因病與世長辭,享年80歲。在微信中得知這個消息,我有點悲傷,同時也意識到頗有一段日子沒有看到這位老先生在媒體上發表觀點了,原來老先生近期一直在住院,可惜他沒有戰勝病魔。
身居高位,心系國家進步,為建設中國資本市場殫精竭慮,建言獻策,敢說真話,這便是公眾印象中的成思危先生。于我而言,最初知道成思危,是在18年前,當時我大學畢業在宜昌教書,在讀報時看到了“成思危”三個字,覺得這個名字取得好,不同凡響,也就記住了,至于成思危當時職務為何,發表了什么觀點,倒沒有給我留下任何印象。后來,我改行來到深圳證券時報社從事編輯工作,就經常和成思危“打交道”了,當然,我并沒有直接采訪成思危,而是通過閱讀、學習同事或同行的新聞報道,了解到成思危參加了什么會議,出席了什么論壇,發表了什么言論。說實話,對這位老先生,我不僅敬重,也懷有幾分好感。
成思危是一位在公眾面前敢說話的人,這與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的身份似乎有些不太協調。通常而言,居此高位的人,在公眾場合說話都比較遵守紀律,也比較程式化,謹言少話者為多。但成思危打破了公眾對于此類高官的刻板印象,他經常直面公眾,對宏觀經濟、資本市場乃至樓市,旗幟鮮明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因此,成思危在博得一些人喝彩的同時,被另一些人調侃為“大嘴巴”。對于成思危這種經常就經濟與民生問題積極發言的姿態,我是很欽佩的,覺得這位老先生頗有幾分真性情,敢于擔當。
成思危的真知灼見,集中體現在他為中國資本市場,尤其是創業板的建言獻策上。在政府高官中,他比較早就敏銳地意識到風險投資對于科技發展的重要作用。1998年,在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上,在成思危的主導下,民建中央向大會提交了《關于盡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這就是后來被認為引發了一場高科技產業新高潮的“一號提案”。此后,成思危趁熱打鐵,為推出創業板鼓與呼。這便是成思危后來被尊稱為“中國創業板之父”的緣起。
不過,對于成思危是否配得上“中國創業板之父”的稱號,在中國創投界一直是存在爭議的。數年前,在深圳舉辦的一個風險投資高端論壇上,我親耳聽到一位創投界的元老在論壇茶歇私聊時對成思危破口大罵,指責成思危耽誤了中國創業板市場的發展,還說“成思危寫給國務院的一封信,讓深圳創業板晚生了上十年”。我認為,這位創投界元老對于成思危的指責有所偏頗。2001年初,中國股市亂象叢生丑聞頻傳,主板市場面臨整頓,與此同時,美國創業板納斯達克[微博]崩盤,成思危一改此前力挺創業板的姿態,建議緩推創業板,并為此向朱镕基上書。決策層最終采納了成思危、沈聯濤(時任香港證監會[微博]主席)等人緩推創業板的建議。回過頭去看,成思危在2001年初的這個建議是明智的,也是有功勞的。如果當年不顧實際情況,讓創業板在中國股市強行上馬,很難收獲善果。我推斷,創投界的一些人之所以罵成思危,應該是恨成思危壞了他們的好事:彼時,很多創投大佬與權貴突擊入股擬上市創業板公司,他們企圖通過IPO攫取暴利進而退出的時間,因創業板緩推而被向后大大推遲了。
俗話說:“言多必失。”成思危也未能免俗。2009年2月22日(周六),成思危在一次講座中稱,房地產行業已被列入國務院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受此影響,兩天后(周一)A股房地產板塊股票開盤暴漲。隨后,國務院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公布,房地產業不在其中,A股房地產板塊股票應聲暴跌。為平息不利影響,成思危夜上央視緊急澄清:自己“地產行業已被列入國務院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說法,引自未經證實的傳聞。我恰巧看了這期央視的節目,至今記得成思危自辯時的尷尬表情。其實,考慮到成思危的職務與身份,他若不去央視緊急澄清,也不會有什么事,但他還是去做了,這說明他是一位看重自己的學術聲譽,愿意面對公眾彌補言論過失的人。
“多研究少開口,多學習少應酬,多辦事少出頭,多協商少獨謀。 ”這是成思危的座右銘。不過在我看來,成思危是一位多研究也多開口的人,這兩多并舉的做法,并沒有什么不好,在咱們這個奉沉默是金為圭臬的國家,反倒是一種優點。當然,在多研究也多開口的同時,也須多一些嚴謹求實,成思危在這方面留下的教訓,也值得生者與后來者汲取。
斯人已逝,風范猶存。希望在中國的廟堂與學界,像成思危那樣有真性情、敢擔當的言說范兒,能夠多一些,再多一些。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