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國內核電建設正式重啟。昨日,中廣核下屬的港股上市公司中廣核電力公告稱,國家發改委向公司控股股東中國廣核集團下發了《關于核準遼寧紅沿河核電二期工程請示的通知》,批準紅沿河核電5、6號機組的建設。按照程序,在獲得國家核安全局頒發的建造許可證后,紅沿河二期項目即可開工建設。
這兩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的獲批,終結了我國連續四年沒有核電新項目獲批的局面,為核電板塊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會場內外,代表委員也熱議核電相關話題。
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發起,包括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干勇、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朱之鑫、東方電氣集團董事長王計在內的21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向大會提交了題為《推動核電新一輪規模發展,實現中長期國家能源結構調整戰略目標》的政協提案。提案建議,明確核電在我國能源電力供應中的支柱地位,以沿海擴建項目為重點,同時爭取“十三五”初期在內陸開建首批核電項目。
與此同時,核電走出去也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推動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以及汽車、飛機、電子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
賀禹9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核電企業的海外市場開發正在取得突破性進展,“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將被用于中廣核在英國參股的欣克利角C項目。“我國核電走出去已步入關鍵階段,具備了良好基礎和優勢條件。”
他說,中國三代核電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且更具經濟性競爭力。相關配套產業和資源已具備支撐每年新開工10至12臺核電機組的綜合能力。
中核方面,今年2月,中國和阿根廷簽署了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華龍一號”技術有望出口到拉丁美洲。全國人大代表、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對上證報記者表示,“核電走出去是必然選擇,一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投資約2500億元,可以帶動相關機電產品和材料出口150億元,在經濟新常態下意義重大。”
不過,也有部分代表認為,核電走出去目前條件尚不成熟。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總經理陸啟洲看來,從過去常提的“核電走出去”變成“電力裝備走出去”,是一種微妙的信號,“有一批人認為核電走出去還不成熟”。他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說,“現在還不是最成熟的時候,準備工作在做,我個人總覺得還沒到那個時候。核電是長周期行業,投資大、周期長,從核電站建設到最終發電沒有十年做不到。”
他進一步表示,核電的裝備、技術和資金“走出去”應分三步走,目前核電裝備全產業鏈基本上都能生產,但是成品率比較低,成本相對高。“總體而言設備出口是可以了,技術出口至少還得等3、5年,首先國內的示范電站要正常發電。國內都沒有發電,人家憑什么把合同給我們?最后才是資金走出去。”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